导语:我的记忆里,最难以忘却的,每每回忆起,总觉难忘的便是打小与小伙伴们同住一起的乐趣。任凭时光的推移,在我的脑海中却能清晰浮现起,历史的变迁,抹不去的只有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记忆。
时代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科技、交通、饮食等、饮食都发生质的飞跃,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是越来越高。消费能力也是与日俱增。但是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这些变化,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名词——住房。住房随着时代一起,也经历着不小的变化。现在小编就带你一起唤醒中国住房历史变迁的记忆。
远古时期-最原始的住房模型
史前人类盖房的最初目的是抵御寒冷,防范野兽的袭击
史前文明时期,地球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各种植被茂盛,自然资源丰厚。但同时各种凶猛野兽及自然条件也相对苛刻,所以远古时期的人类祖先,盖房是最为简单,以茅草为主,搭配树干,条件简陋,御寒,抵抗恶劣气候,防御野兽的袭击,是最原始的住房模型。
唐代时期-经济发展全盛时期
唐代建筑气魄宏伟,严整开朗,是当时时代精神及经济的完美体现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古朴有活力。唐朝的建筑发展到一个成熟时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唐代的建筑可谓是非常具有时代特点,自成一派,汲取唐前时期各家风格,很好的反映出唐文化住宅建筑的特点。普通平民百姓几乎也都有自己的房子。
明代时期-承上启下式
大夫第是明代文职官员的私宅,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
明代时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做法。建筑设计规模宏大,气象宏伟,建筑风格严谨。发展出木构架艺术,砖也普通居民盖房。而“风水术”这一中国建筑史上独有的古代文化现象,一直延续到近代,可谓是影响颇远,住房也逐渐趋于装饰,彩画,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清代时期-独树一帜
普通人家住房也较为奢侈,更多为四合院类型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建筑大体承袭明代传统,增加自己的发展和创新,建筑物崇尚工巧华丽。尤其是建筑技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普通居民住宅建筑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自由式建筑,并且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象,譬如圆明园。清代的房屋可算是独树一帜了,且老百姓也人有所居。
民国时期-房荒首次出现
民国时期经济实用的廉租房房,能拥有一套应该是非常的珍贵。
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形态,属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那时候普通人的收入不高,拿人力车夫来说,即便一年365天不休息,一年也最多攒下3两银子。民国初年,成都一座带小花园院子价格就要440两。惟有富商,军阀,才有能力买下公馆或者府宅,,这一时期住房没有显著变化,少数人继承祖业,多数人也是以租房为主。那会即便手里有钱,买房也不容易。上图中长沙的经济实用廉租房,是为平民准备的,可算是中国最早的廉租房了。
50年代-有什么就住什么
很老式的楼房,许多人住在一起,只要能够遮风挡雨,都可以用来住人
在50年代为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刚刚立国的新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建设,因此,从早期经济建设路线完全模仿苏联模式,由之前的私有制经济逐渐向公私合营再到人民公社化转变,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在50年代,住房基本以土房,茅草搭建,大部分农民居住的环境停留在只能够遮风挡雨,有一处落脚的地方,这一时期,住房条件相比较已经有很大的改变。
60年代-住房条件逐步发展
靠水吃水的南方百姓,已经可以自家盖房,虽然有些简陋
20世纪60年代,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时许多欧美国家的青年人开始奉行一套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尤其是学生参加了政治抗议活动,并且爆发了许多反对越战和任何形式的战争,这个时代属于一个特定的时代。随着文化思想的进步,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在住房上面,已经开始依靠周边环境,自己搭建房屋,那时每家面积大概20平米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60年代,多数人对于自由、享乐的观点逐步萌发。
70年代-最具年代记忆的筒子楼
“筒子楼”又称兵营式建筑,一条走廊串联着许多个单间,
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曾有无数人在这样的筒子楼里结婚生子。上班面对面的同事,下班门对门的邻居,而一到吃饭时间楼道里就油盐飞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样的场景和生活方式也许都成为了这一代人永远的记忆。
在70年代,当时城镇居民解决住房主要停留在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筒子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其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相对于之前住房难,无房住,筒子楼的出现恰好解决这时期老百姓住房的问题。
80年代-福利分房住房改革
80年代出现单位福利分房,这也体现出依据时代发展,住房改革也发生很大变化
1980年,改革开放总设计邓小平提出中国房改的思路。其实分房也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分房小组要申请调查人的住房状况,还要根据申请人的各类情况和领导的意见,建议制定“住房分配细则”等等。在1979-1986年间,调房大会发展成房交会,那时候,房子还不算是商品,也不存在交易的可能性。因此,当时的房交会叫做调房打会,真正的房交会在1986年悄悄登上历史的舞台。单元楼也在这时出现,也是借鉴西方的公寓,住房除了出入自己的单元之外,无需和别人共用空间。
90年代-商品房概念首次出现
90年代开始商品房时代,商品房的概念也是在这一时期正式出现
在90年代,许多年轻人结婚为房子发愁,但当时装修不贵,1.5万就可以把新家搞的像模像样了,而在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宣告终结,朱镕基总理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一整套想法,房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8年,成为中国房改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一年。在这一年,人们在哭、笑、怒、骂之余现实起来,房屋,房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至此,新的住房时代也开始了。
21世纪-住房新时代
21世纪是科技飞跃进步,同时也是许多人实现梦想的时代
21世纪的今天,房子已经是多数人闲谈中必聊的话题,与以往不同,更多人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有房住这一层面。炒房,囤房,在这一时期尤为明显。而各式各样的住房新风格,如花园洋房、别墅、复式、公寓、私家园林等等,新式文化概念也冲击着房屋,人们所要求的是住房品质生活。
从古至今,“房”都尤为重要,一套房,不仅只是解决栖身之所的问题,其中包含的是属于每个时代,每一辈人心里特有的记忆。房屋见证着历史变迁,这些旧时代的建筑,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房屋改革及变化的讲述者。
编辑者:若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