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绿色发展勾勒湖北城市“鲜明底色”

2018-07-02 17:07
956

6月,行走在荆楚大地间,满目都是青山绿水,处处都能感受到湖北自上而下实现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坚守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载体,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保障民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搭建了重要平台。


timg.jpg


“辐射带动”,共舞长江经济带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长江、汉江两大流域丰富的水源润泽着楚天,水网纵横,湖泊密布,江汉平原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哺育世代荆楚儿女。

今年4月26日召开的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五个关系”:一是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二是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三是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四是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这对城市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湖北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工程。“我省城市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抓手,以提升城市品质为方向,在增强武汉的辐射带动功能的同时,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增强我省城市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内涵,扩大城市影响力,让我省城市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补齐短板,破解“最急最盼最怨”

近年来,湖北省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地铁、机场、高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运行,城市建设理念更新,从“规模、速度”转向“品质、内涵”;注重生态修复和居住环境改善,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总体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但从绿色发展的细节上看,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和弱项。如重视地上建设、忽视地下建设,重视“面子”建设、忽视“里子”建设,重视城市看景、忽视“城市看海”,制约了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亟待解决。

着眼于城市之短、城市之痛,聚焦群众“最急、最盼、最怨”,湖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出台了《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10项重点工作,包括水环境、废弃物处理、绿色交通、厕所、特色风貌等问题。该方案从全省城市建设阶段性特征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强化“生命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提质提效的着力点,集中力量破解一批事关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治理“城市病”,践行新理念,扎扎实实补上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短板,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以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典型“引路”,彰显地方特色风情

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湖北各地通过考核评比、上下联动,形成比学赶超、百城奋进的良好局面,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各个城市的经济基础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在推进10项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找准工作重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手段。”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在武汉火车站的东出口和公交换乘站之间,有一个醒目、简洁、干净的公共厕所,为乘客提供方便。该厕所以准五星级标准打造,对来往旅客无微不至的关怀,展现了武汉文明城市新风。当前,武汉“厕所革命”已进入优质高速发展期,中心城区部分公厕基本都配置了自动烘干机、洗手液提取器、翻盖垃圾桶、防滑地垫、休闲桌椅、婴儿座椅等贴心、实用的便民设备。

宜昌作为湖北惟一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将老旧小区分为达标、提高、特色3类,重点围绕“拆违建、畅排水、整线缆、划车位、黑路面、植绿化、亮楼道、添文化、重配套、引物业”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89个、在建项目39个,取得了一定实效。

枣阳因城市环境优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小城”、“全国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市”等称号。自去年以来,枣阳在城市建设中实施“减脂增肌”工程。在“减脂”方面,城区拆除违法建筑1万多平方米、临街占道经营棚近6000平方米;在“增肌”方面,投资1.2亿元配套绿化工业园区,并抓好工业园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市民生产生活……


各地在推进10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开展自选动作,彰显出独特的地方特色,探索了很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湖北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省发改、财政、国土、财政、环保、水利、教育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宣传、PPP项目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为城市建设绿色发展项目设立绿色审批通道。湖北将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与“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紧密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坚持市场导向,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投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建设的民生领域、绿色发展项目,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来源:中国建设报

编辑者:秦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