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华侨城年收首破千亿大关,战略转型初战告捷

2019-03-19 15:13
477

导语:


新年刚过,华侨城集团(以下简称华侨城)通过年度十件大事公布2018年业绩,引来一阵惊叹。看客们都被勾起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分析师和财经记者都迫切想知道,为什么原本看似难以达成的任务,竟也妥妥地走上了兑现的节奏?


WeChat 圖片_20190319151108.jpg

2019年华侨城集团年度工作会议现场


主文:


被误解的“优等生”


2017年3月,华侨城提出了中远期发展规划,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2020年),华侨城营收达到1500亿元,净利润达到200亿元;未来10年到20年,在全国再造20个华侨城,支持100个美丽乡村计划,城镇化收入超过1000亿元。


持怀疑态度的人有相当多的理由。2016年,华侨城地产销售额才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75亿元,集团总营收则为536亿元。这意味着,要想达成中远期发展规划,华侨城需要在几年内实现2倍以上的业绩增长。而且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质取胜、平稳增长的新常态下。回头来看,参照同类型同规模企业的同期表现,当时的质疑声并非毫无依据。


这也更衬托出了华侨城2018年成绩单的份量:年营收首破1000亿元大关,利润超过200亿元,总资产近4500亿元。顺势而上,预计2020年的既定目标完全可能实现。


但优等生成绩单背后的叙事,并非一帆风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华侨城的文化气质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建立和运营了多个主题公园品牌,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东部华侨城……开中国主题乐园之先河。


所以在外界看来,华侨城很难定义,有点像是一家“非典型”的房地产商,带着很强的文化情结,偶尔开挂,但经常“不务正业”——这家公司总是更看重地皮上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品质,而非拿了多少地卖了多少房——导致它常常成为业内舆论的“槽点”,也招来不少同行的“白眼”,被当成异类来讥笑。整个行业都在疯狂拿地,拼命扩张,惟恐居于人后,华侨城却做着“让水泥地上开鲜花”的事儿,不抢地不上量不赚快钱,埋头按照自己的节奏,探索文化、旅游与地产深度结合的可行路径。


WeChat 圖片_20190319151111.jpg

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向“文旅+城镇化”转型是必然之举


尽管外界各种定义和议论,但华侨城对自身“文旅集团”的定位从来没有动摇过,即便完全可以利用央企的优势有机会成为一家躺在地皮上数钞票的房产商,它还是选择在文旅的向度上持续探索模式的迭代。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沉淀,抵御住“大干快上”的圈地潮,华侨城确定了向“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的转型。在华侨城看来,这是从“文旅+地产”逻辑上自然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生态模式,更是一次嬗变。


业内人士指出,“文旅+城镇化”的模式实践起来难度极高。首先,初始资金投入量巨大,用海量来形容并不为过,没有强大的实力支撑很难完成第一轮开发投入;其次,必须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能够抵御得了高房价、高地价的诱惑坚持长期投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真正具备持续的运营能力,这一点最考验企业,不经过长久的积淀根本无法达成。无实力、无定力、无情怀、无能力的企业一旦踏上,便是不归路。


而华侨城走上这条路,既是长期探索蓄势已成,也在于其对国家战略的敏锐捕捉。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论证,结合政策和自身优势,2015年8月,华侨城正式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战略,开启了新一轮战略转型。


华侨城这一次的战略转型,也为“文旅+城镇化”模式带来了教科书式的案例——首先,为了解决投入资金问题,通过资产处置、股权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现金回流,从而提高整体资产周转效率;其次,为解决持续运营能力,华侨城重点强调不同产业间的协作,根据发展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主动联合包括地产、金融、互联网、高新科技研发等各个领域的顶尖机构,共同开发项目;落到具体项目上,则以文旅为主链,建设完备的自循环系统,包括商业综合体、住宅、酒店、城市基建等,形成完整配套,从而提升区块价值,实现自我造血,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经济和人口结构的整体调整与优化。


战略转型成功为行业确立风向


打开了“文旅+城镇化”模式的战略之门后,华侨城全面突进。


2017年以来,华侨城前后在全国获取3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即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城镇化建设三位一体高度统一。在四川省,华侨城分别与成都金牛区政府、大邑县政府、双流区政府等合作,投资超1000亿元打安仁、黄龙溪、洛带等文化名镇。此外,华侨城还与西安、昆山、温州、无锡、常熟、衡阳、湛江、赣州、云南等多个城市签下文旅项目,同时还在太原、武汉等地广泛布局。


在项目开发中,华侨城秀出了多年锤炼的文旅实力,并给全市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一是文旅生态打造的能力,二是保护性开发的系统化思维。


以成都安仁古镇为例,华侨城通过梳理和串联项目已有的旅游资源,如建川博物馆、刘氏庄园、老街文旅,又规划打造的100个“微特博物馆”(小型特色博物馆),如巧克力博物馆、红酒博物馆、香水博物馆等,进行多元产业融合,拟合成完整的生态,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让原住民回流、新居民融入。


WeChat 圖片_20190319151116.jpg

成都安仁古镇新貌


而对海南华侨之乡文昌的开发,则以文昌宋氏祖居为起点,深入挖掘文昌宋氏文化价值,统筹周边乡村和城镇资源,打造“三园一村一镇”的功能项目布局。“三园”指核心项目宋氏文化园、女性研修院和家庭教育园;“一村”指位于文化园周围多个美丽乡村节点;“一镇”则是指由文化园及周边美丽乡村,在昌洒镇区共同构成产业联动的特色小镇;将传统文化的保护、活化和自我造血融于一体。



短短数年间,华侨城的“文化+旅游+城镇化”就以厚积薄发之势抢占了中国文旅地产的桥头,凭借其核心主业——文化旅游的强大竞争力,通过导入文化相关新兴产业,提升城镇公共文化和公共服务水平,进而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也因此,华侨城操盘的安仁古镇、甘坑小镇、黄龙溪古镇均位列“2018年中国特色小镇项目年度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十强。


专家分析,纵观2017、2018年华侨城的成长态势,貌似突然就进入了“快车道”。但拉长时间维度才能看出,这两年的快,实际上是用前三四年的慢换来的。在吸纳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战略转型,抵得住跑马圈地的诱惑,耐得住性子反复打磨文旅运营管理的能力,一旦释放就快速占据了行业的领跑位置,“经由模式转型的成功,华侨城已经成为文旅产业的风向标,它的一举一动对行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编辑者:若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