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国家部委领导、专家都来了!襄阳今后如何更好发展,他们这样说

2018-12-29 16:30
979


10月18日,

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简称《规划》),

明确了襄阳今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




12月27日上午,

市委、市政府召开落实《规划》研讨会,

邀请国家部委领导和专家学者

对《规划》进行解读、建言献策。



7.jpg



市委书记李乐成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抓《规划》机遇,把机遇变成现实生产力、变成城市发展新动能、变成人民群众现实的获得感,让《规划》在襄阳、在汉江流域落地生根。


据了解,《规划》中32处提到襄阳,

其中支持襄阳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内容被写入《规划》。


1.jpg


如何高标准推进《规划》落地,

加快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步伐,

引领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专家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

提出了很有分量和价值的指导意见、建议。

一起来看↓


努力推动襄阳成长为新时代绿色发展一线城市


2.jp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


“汉江生态经济带,既要讲生态,又要讲经济。在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襄阳应当出台配套措施,设立定价机制,让绿色值钱,努力由原三线工业城市,成长为新时代绿色发展一线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建议,襄阳可以开发以绿色发展为标的物的金融产品,率先进行试点。


刘培林说,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低收入国家,到了2010年,中国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比,中国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代价很高,所付出环境的代价较大。所以推动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要推动绿色发展,就必须让绿色值钱。绿色怎么才能值钱呢?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绿色监管。”


刘培林说,襄阳可以考虑让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绿色化,具体来讲,就是要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排放的行为、消耗自然资源的行为多征税。同时,在总税负不变的情况下,对保护环境的产业降低税收,通过税收的一增一减,使整个社会更加绿色化。此外,财政支出结构也要跟绿色机构的研发和推广结合,尤其是在政府采购中要强调绿色标准,对整个社会起到引领作用。


刘培林表示,政府可以创新绿色定价机制,规定生态环境资源的配额,让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当然,推动绿色发展必然会导致一些传统产业萎缩,一些企业的成本在短时期内提升。政府在这时就应当发挥调节作用,把绿色的负效应解除;要加强绿色文化的宣传,让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的心理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全体襄阳人都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落实者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都要高质量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智敏


3.jpg


“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生态环境高质量同步;繁荣襄阳与美丽襄阳齐飞。”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智敏为襄阳未来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丽画卷。


彭智敏说,襄阳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同类城市中首位度最高的城市,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区位、交通条件以及产业基础,襄阳都在汉江流域拥有明显优势。“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压倒性的位置,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彭智敏说,“共抓大保护”是襄阳打造“一极两中心”的前提,必须毫不动摇抓好,没有这个前提,一切无从谈起。


当前,汉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使得襄阳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要尽快策划、建设一批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工程,严格防治工业点源污染,加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下大力气改善空气质量。


他建议尽早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建立生态补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六大任务、省政府的“十大战略性举措”,以实际项目推动襄阳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襄阳在全国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中的地位。


顺应大势 抢抓机遇 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4.jpg


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军


“当前,襄阳正面临六大历史发展机遇,应当顺应大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襄阳的比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军说。


这六大历史发展机遇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开放格局重塑机遇,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带来了动能转换机遇,国家构建高效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带来了担当机遇,《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带来了流域中心城市发展机遇,省域副中心城市先行先试政策叠加带来了体制机制革新机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生态环境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态势构建机遇。


李军表示,襄阳应当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城乡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布局,进行规划布局,统筹各种资源,为襄阳赢得机会;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资源,谋划实施更多相关项目,为襄阳发展目标实现奠定基础;要在产业谋划和布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基础和特色,围绕“四新”经济发展需求,整合资源、突出工作重点。


李军建议,襄阳要构建汽车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两大物流系统,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建设一批全国特色产业物流示范基地;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强金融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新手段的密切结合,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民生金融、融资租赁、物流航运金融等金融新业态;要积极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推动大数据在政务、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应用,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工业控制软件等;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组织实施一批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打好创新、产业、城市营销“三张牌”


5.jpg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导吴传清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导吴传清提出,襄阳要想在新时代下加快发展,引领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需着力打好创新、产业及城市营销“三张牌”。“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吴传清说,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优化“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布局,提升城市“创新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整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基本原则。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从发展创新性企业到建设创新型园区进而创建创新型城市,稳扎稳打,分步推进。


“产业是经济之本,产业强则经济强。”吴传清说,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破立并举。通过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培育优势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准确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宏观调控政策及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分类标准、重大行动计划等,树立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吴传清还提出要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强化“城市营销”,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营商环境推介,促进招商引资,加强创新创业环境的推介,促进招才引智。通过举办大型会展或活动,开展“城市营销”,进而讲好襄阳故事。




在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发言后,

李乐成向把脉会诊、支招献策的各位专家

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表示,

各位专家精彩的发言,

为襄阳今后的发展开阔了视野,

让我们深受启发,倍感振奋。




 李乐成指出,谋划城市发展要抢抓机遇、借势发力,将豪情锐志化为实干担当。正是抓住了一次次历史机遇,襄阳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规划》的颁布实施,让襄阳又迎来了一次重大机遇。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奋起直追,不能再迟疑观望,更不能徘徊彷徨,必须乘势借力、抢抓先机,精心谋划布局一系列与《规划》相对应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切实把襄阳“一极两中心”的地位巩固好、发展好、提升好。


 李乐成强调,谋划城市发展要眼光超前、科学系统,从小口切入推动工作突破。《规划》的工作切口就是要做好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在规划实施、产业布局方面,把生态优先放在首位,加大水环境、空气质量的保护力度,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紧扣“生态”主线谋划部署工作,携手汉江流域兄弟城市,共同走出一条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李乐成要求,谋划城市发展要开放包容、团结协作,以有效机制促进务实合作。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找到“最佳切入点”,襄阳要有树标杆、在流域当标兵的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要构建协作机制,通过“汉江创客”“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等品牌,积极探索跨省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流域内各城市共建共荣、合作共赢,画出最大同心圆。


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主持会议。市领导王忠运、李诗参加会议。



谋划城市发展要抢抓机遇、借势发力,

将豪情锐志化为实干担当。

未来的襄阳,一定会更好!


编辑者:向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