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我市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2022-03-29 14:32
897

 

【襄阳政府网消息】气温回升,连日来,到保康县刘家坪村垂钓的钓友络绎不绝。占地20亩的垂钓场,不仅为村里带来不少游客,还解决了部分脱贫群众的就业问题。“垂钓场能与采摘、餐饮服务业互利共赢,村里正在开发以鱼为主要食材的特色餐饮。”刘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智文说。

刘家坪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只是全市农村群众加快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全力深化农村改革,为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保康县龙坪镇冯家岭村平均海拔800米,全村70%的农户种植了蔬菜。由于6.5公里的村级路年久失修,村民运送蔬菜和出行十分不便。2021年3月,鱼梁洲开发区管委会驻村工作队进驻冯家岭村后,协同乡镇、村“两委”筹措资金80万元用于道路翻新改造。

“路在去年底修好后,村民发展蔬菜产业的热情更高了。现在,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可以产生1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龙坪镇驻村干部都正财说,路修好了,帮助冯家岭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守住这条底线,离不开一点一滴的务实努力,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精准实施。”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

据介绍,全市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新识别“三类户”604户1853人落实产业就业、教育专项救助、医保社保综合保障、防贫保等帮扶措施,实现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帮助9.8万名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实施帮扶项目1398个;新选派驻村工作队2354支,驻村干部4800人。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全市将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上。”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

全市将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加强行业部门联动,健全防止返贫风险研判和协同处置机制;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好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

去年12月,全市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与会者在观摩中给“美丽乡村建设”打分,大家感到收获满满。

各村(社区)挖掘自身的地理、人文特色,在完成标准的基础上增添内容和创意,使人居环境变得丰富多彩、更具特色。宜城市南营办事处三桥村结合种植黄花梨2000亩的优势,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高新区米芾社区发掘米芾文化,建设书法展厅、藏石馆等,同时定期举办“米芾墨韵书画展”。襄城区肖冲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百亩杏林为依托,打造了杏花旅游节等多个旅游产业项目,拉动乡村旅游发展。襄州区佘营村打造魏洼区域连片高产蔬菜基地,培育了土生土长的农副产品营销大户,带动村民年增收达百万元。

2019年4月,全市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在全域分三批推进农村“两基”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目前,第一批570个村、第二批928个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各地大力挖掘自身的地理、人文特色,实施产业兴村、旅游活村,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2022年,全市将在确保完成第三批936个村“两基”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任务的同时,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引导有资源、有条件的村创建A级景区,推动美丽乡村由点美向线美面美拓展,由颜值向品质气质提升。

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谷城老君山村村民余明荣有4亩责任田,之前他最大的顾虑是,外出打工地没人种,让别人种又怕时间长了要不回来。自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来,全市承包地确权面积近800万亩,近90万户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权后,余明荣放心地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获得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释放农村发展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越来越多的农民如余明荣一样,从农业农村改革中获得了新的收益。据介绍,近年来,全市通过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持续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范化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措施,推动农业农村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据统计,全市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全市共清理核实农村资产总额186.67亿元、农村资源总面积2221.13万亩、村级经营性资产65.11亿元。2021年,近8万农民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分红1.1亿元,人均年增收1375元;纳入统计的247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5万元,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1658个。

“下一步,全市将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全市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发展,力争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现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覆盖;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深化农业综合水价、集体林权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编辑者:二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