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公共体育服务,有效增加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数量,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按照《襄阳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本市将投入4000万元3年内在中心城区建设15分钟社区体育运动健身圈。
按照《行动计划》,襄阳市中心城区社区文体广场、全民健身路径,及“一场两台”(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等公共体育设施的覆盖率2021年底达到30%以上,2022年底达到60%以上,2023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社区15分钟体育运动健身圈。
在加强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将合理利用公园、体育中心、闲置厂房、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确保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达到功能设置要求的文体广场。
对社区内使用8年以上的“一场两台”及全民健身路径统一更新援建,对具备开放条件的场地实施新建,至2023年实现城区社区“一场两台”及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
对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2021年开展对近四年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的复查工作,公布未达标的居住区并推动整改。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统筹实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为落实全国第二批社会足球场地和“百城千冰”建设试点城市优惠政策,我市在中心城区建设连片社会足球场地和单体移动式冰场。鼓励社会力量利用社区内的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健身场地,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享受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加快社区周边公共空间的体育化进程。将体育设施纳入公园、生态景观廊道和生态建设带统一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适宜开展健步走、长跑、轮滑、自行车等项目的绿色走廊,配建篮球、足球、门球、网球等大众体育运动项目场地。加快体育设施进公园进程,在岘山森林公园、高新区连山湖等地规划新建体育公园,确保新建公园的体育设施配建面积原则上不得低于8%(不含水域面积)。
同时,为了加大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我市将坚持“公益优先、以人为本”理念,公共体育场馆全面落实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要求,上午07:00-12:00实行免费开放服务,下午12:00-22:00分段实行低收费开放服务,低收费标准要低于市场平均价。公共体育场馆(专业运动队训练场馆除外)每周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30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全市还将大力举办群众性体育比赛,丰富社区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活动开展、体育志愿服务、辖区内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争创先进社区。
来源:云上襄阳
编辑者:阿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