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
正式印发
湖北“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怎么建?
“123交通圈”会带来哪些便利?
哪些高铁、高速会提上议程?
到2025年,要实现这些目标
◆建设高水平的“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
◆构建“三张网”
高品质的快速网、高效率的干线网和广覆盖的基础网。
实现市州高铁、航空双快覆盖,县市高速公路、普通干线高等级公路双轴支撑,乡镇双通道连通。
◆形成湖北“123出行交通圈”
武汉都市圈1小时通勤,省内城市群中心城市间1小时互通;武汉与周边城市群之间、省内城市群之间2小时通达;武汉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可达。
依托航空、高铁,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中国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十四五”期间,湖北这样布局
《规划》指出
湖北将加快构建
“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
的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
三枢纽:打造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襄阳、宜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两走廊:打造长江、汉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支撑和引导优势资源和产业向“两走廊”集聚,联动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三区域:打造鄂西、鄂中、鄂东三个综合交通发展区。
九通道:优化、提升、完善南北方向京九、京广、随岳、襄荆宜、十恩和东西方向福银、沪汉蓉、沪汉渝、杭瑞等“五纵四横”九条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十四五”期间,襄阳将迎来这些机遇
未来五年,襄阳将围绕服务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确定重塑襄阳现代化“七省通衢”的战略目标定位,努力打造“一枢纽三区”(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部地区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交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多式联运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构建四通八达的铁路系统
加快建成郑万高铁襄阳至万州段、呼南高铁襄阳至常德段,力争襄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实现襄阳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核心城市高铁连接格局,形成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重载铁路为主的“四纵四横”(“四纵”为呼南高铁、郑万高铁、焦柳铁路、浩吉铁路,“四横”为汉丹铁路、襄渝铁路、汉十高铁、合襄高铁)铁路客货运输网络,实现东西南北方向全部通高铁,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铁。
全媒体记者杨东 摄(资料图片)
构建外联内畅的公路系统
全面建成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建成绕城高速南段、枣潜高速襄阳北段、襄阳至南漳高速。加快推进襄阳至南阳、襄阳至宜昌高速公路,打通襄阳至长三角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的高速通道,积极谋划河谷组群至南漳高速公路,打通西南山区对外发展通道。届时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形成“四纵两横一环多支”(“四纵”为枣潜、二广、南阳至襄阳至宜昌、老宜,“两横”为福银、麻安,“一环”为襄阳绕城和福银、二广城区段,“多支”为保神、河谷组团至西南山区)高速公路网。
优化完善国省干线主通道,加快207国道改建、河谷汉江大桥、宜城汉江二桥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全市国省干线改造,抓好山区对外通道建设,全面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到“十四五”末,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0%,主要经济干线达到一级公路。
11月22日,襄阳207国道项目控制性工程——牛首汉江特大桥首根桩基成功开钻,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全媒体记者刘涛 通讯员崔卫东 鄂奇 夏文佳 摄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实施以乡镇对外双通道、乡镇内部双循环、行政村通双车道为主要内容的“三双”工程,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改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大力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促进农村公路建设与资源开发、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构建绿色生态的水运系统
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贯通襄阳以下汉江千吨级航道。加快襄阳港建设,以小河港区、唐白河港区为重点,以河谷港区建设和余家湖港区转型发展为支撑,建设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港口。开展汉江船型标准化研究全面实施“江海联运、港港联动”战略,构建东向经汉江、长江到上海,西向经汉江、江汉运河、长江至重庆,南向经汉江、江汉运河、长江、松西河、湘江、湘桂运河、西江至广西的水运大通道。坚持发展绿色航运,深入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新能源动力船舶,抓好港口岸电建设。
构建优质高效的航空系统
紧跟城市发展需要,持续新开航线、加密航班、优化时刻、提升服务,积极发展全货机航线,尽快建成一类航空口岸,开通国际航班,将襄阳机场打造成为区域航空中心。
构建便捷顺畅的客运系统
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依托高速铁路,加快建设谷城、南漳、保康、宜城公铁换乘中心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统筹考虑高铁、动车、民航、长途班线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坚持公交优先,规范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发展。坚持区域公交服务“一盘棋”,实现襄州和中心城区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谋划,实现与地面公共交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进城班线公交化运行,巩固优化“村村通客车”成果,提升旅游客运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各种运输方式运力配置合理、无缝对接、城乡一体、内外通达的客运系统。
构建货畅其流的物流系统
统筹推进现代物流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推动物流园区整合集聚,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定位清晰、运作协调、组织严密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围绕建设、组织和改革的物流发展思路,着力补齐发展理念、软件建设和物流组织等方面的短板。引导盐田港、传化、浩吉铁路等市场主体发挥龙头作用,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引导“公转水”“公转铁”,着力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2021年11月11日,在襄州区邮政分拣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快递进行检查分拣。全媒体记者李旭晖 通讯员崔海晗 摄
构建现代智能的信息化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建设智慧出行信息平台、物流货运配送信息共享平台、交通运输监控管理系统、行政审批系统等内容,在交通系统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
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紧紧围绕襄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抓好云计算、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在交通行业的运用,试点建设一批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园区。
一起期待吧~
编辑者:不加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