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保康: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争当精准脱贫排头兵

2017-02-15 16:21
5513

保康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是襄阳市精准扶贫主战场,全县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65个,贫困人口29489户83075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3%;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2945户36416人,占全市任务的65%。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和最大的任务。脱贫攻坚任务越重,越要科学施策、精准发力。2016年以来,保康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困难群众稳定脱贫为目的,精准施策、一户一策,创新举措、压实责任,精准扶贫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可完成2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销号。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u=1880667362,2287848665&fm=23&gp=0.jpg

立下扶贫责任“军令状”。精准扶贫重在“准”,对象识别要核准、致贫原因要找准、脱贫路子要选准;贵在“实”,对贫困群众感情要真实、结对帮扶作风要扎实、强化攻坚责任要坚实。保康始终围绕“准”和“实”,以最大力度落实最大政治责任,实行军事化管理,立下“军令状”,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加强脱贫绩效社会监督,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坚决防止数字脱贫,确保脱贫绩效真实可信,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做实资金整合“大蛋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保康按照资金整合要求,做到“三个一”:一是树立一把标准尺子。县政府成立了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资金整合工作;出台5个资金整合文件,明确资金整合的范围、方式和流程。二是制定一张负面清单。在省政府明确规定“五个防止、五个不得”负面清单基础上,又出台了13类“负面清单”,除预算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工作经费外,其他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三是落实一个硬性保障。县本级按2016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量部分的25%纳入精准扶贫预算,清理回收前两年度存量资金的50%用于精准扶贫。2016年整合并拨付各类资金15.8亿元,有力促进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u=2392416447,1627307322&fm=21&gp=0.jpg

抓住产业扶贫“命根子”。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根本,保康坚持精准扶贫“看三代、管长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创新模式。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创新直补到户、龙头带动、资产收益、入股分红、旅游带动、转移就业六种扶贫模式,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增收。二是精准滴灌。对照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销号验收标准,大力实施“5117”产业扶贫工程(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1个以上长效产业和1个以上见效快的致富项目、人均收入达到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突出茶叶、核桃、蓝莓、烟叶、养殖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确定产业、项目和规模。按照“精准到户、滴灌到人”原则,出台25类产业到户奖补政策,单个产业奖补最高达到每亩4000元。三是金融支持。县财政出资2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金,与襄阳农商行合作,按1:7比例为贫困户提供“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小额贷款。已累计评级授信1.9万户,授信金额7.64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350户、1.44亿元。探索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进行奖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timg.jpg

啃下易地搬迁“硬骨头”。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搬迁。大力实施“交钥匙”工程,采取统一建设、统分结合、委托代建等模式,全面加快工程进度。2016年湖北省向保康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3153户9731人,保康自我加压,计划搬迁3598户10395人,建集中安置点154个。实际开工建设住房5815户16333人,占省下达计划的184%、168%;入住4881户14643人,占省下达计划的154%、150%,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一手抓脱贫。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保康更加注重解决搬迁户后续发展问题,做到“挪穷窝”与“拔穷根”并举。寺坪镇岗子村依托专业合作社,在集中安置点建设蔬菜大棚24亩、莲藕80亩,新建光伏发电站1座,带动搬迁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

下透政策落地“及时雨”。紧密对接中央、省、市精准扶贫政策,研究出台了医疗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落地政策,构建了“1+N”政策体系。创新医疗扶贫,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县内定点医院住院1.2万元以下合规费用,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未达到90%的补齐到90%,五保户补齐到100%;所有新农合对象年自费1.2万元以上住院合规费用100%报销。制定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奖补政策,发放助学金3194.2万元,资助学生30863人次。农村低保、五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4140元、5800元,重点救助对象按低保标准的20%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2016年,全县政策兜底对象10229户15215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991.3万元,困难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u=3888442475,2583542134&fm=23&gp=0.jpg

激发精神脱贫“原动力”。扶贫先扶志,保康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推进,统筹全省精神扶贫、文化小康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三大示范区建设,教育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推动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全省文化小康示范县。保康县文化小康建设做法在全市推广,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深度报道,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下一步,保康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扶贫攻坚战,争当脱贫排头兵。

 

编辑者:王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