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购房需求做好置业规划
经常有购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哪里的房子最好?在哪里买房最合适?准备多少钱才能去买房同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的需求的购房者答案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买房前一定要仔细权衡什么才是自己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比如你是买房的目的是自住还是投资?你看重的是交通、地段、学位、环境,还是品牌?理性和有规划的消费是购房的前提。其次,你也应权衡大局分清主次,根据自己的收入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楼盘。
了解自己的购房需求后,面对市场上玲琅满目的楼盘,置业者们又要怎样才能选到优质的房子,减少日后的遗憾呢?这就需要购房者们在实地看房、买房过程中多留一个心眼。
考察楼盘配套及相关附加信息
购房前考察时不妨多了解楼盘、小区配套情况,一定要到实地看一下房屋周围环境,感受一下周边的生活环境,弄清出行和将来的规划等。由于现在的楼盘销售多以期房为主,面对一个未建好的楼盘,实地考察显得格外重要。
实地考察时包括学校、幼儿园、会所、超市、银行、农贸市场等综合设施情况,并应了解楼盘、小区建设密度(容积率),以判断楼盘、小区环境标准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此外,停车位也是应当了解的重要内容,必要时应当索取相关资料及文字承诺。
考察房源室内通风采光、有无渗水
冬季太阳斜照,采光更是忽略不得。冬天采光好,其他季节也都会好。首先看一下楼间距是否合理。有些小区的楼间距虽然符合标准,但是由于朝向度数不合理,周边建筑物遮挡,这都会使采光大打折扣。再说通风,冬天的房子一般都关窗,如果此时通风效果能达到预期,那其他季节就不用操心了。当然,如果你选的房子恰好在风口上,也不利于室内保温。
重点看有无渗水。厨房、厕所如果有渗水,将给住户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要重点观察厨厕的天花板、角落有没有渗水、潮湿发霉等情况。购房者经常容易忽视的一点是:只看本层的渗水情况,而不看下一层的渗水情况。试想,如果你的厨厕经常渗水到你的楼下,不但别人烦恼,你也肯定不得安宁。所以看楼要“上下兼顾”。对于买顶层住宅的人,最好是下雨天去考察,有渗水的问题可以及早发现。
注意事项一:分清学区房、学位房
一直以来,在众多市民眼中,买学区房就是为了给孩子买一张就读名校的“通行证”。但房子靠近名校却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入读名校,如果花高价买了房孩子却无法入读名校,到头来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购房者如果想买某个学校的学区房,在购买之前应到当地教育部门了解清楚,小区是否属于这个学校的学区房,确定自己的购房行为和学校入学要求相吻合。而开发商的承诺不可全信,因为每个学区并非一成不变,教育局每年都会根据情况对学区划分作适当微调,也就是说即使同一个小区,前后两年入学政策也会有所不同。
注意事项二:理解“定金”和“订金”
许多开发商在签订正式的预售合同前会要求购房者签订一份《房屋定购协议书》,交一笔订金。而大部分购房者们根本不知道定金和订金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往往退订时容易陷入“定金”纠纷。
“定金”是指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对方给付的,作为债权担保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签合同时,对定金必需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给付定金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无权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需向另一方双倍返还债务。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依照约定,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而“订金”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它不具备定金所具有的担保性质,可视为“预付款”,当合同不能履行时,除不可抗力外,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
所以,购房者要谨防卖家的“咬文嚼字”,在些收据的时候要看清上面的具体内容,而不是只听卖家的“摆布”,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行内人士请教。
注意事项三:不要被样板间迷惑明确约定交房条件
现在看房,一般置业顾问都会选择好合适的路线,把客户们带到样板房中。而样板房一般都经过了精心布置、被家具设施占满空间,会使购房者注意力分散被其迷惑,看不出应看到的问题。
而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由于买卖双方在专业知识上的信息不对称,以致在后期合同履行中处于被动地位。所以,购房者们不要盲目的把样板房当作日后的交房标准,在细节问题上要向开发商们详细了解。尤其是精装房,对于住房验收合格的环节,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开发商对此条款进行更加明确的约定。同时,在购房合同中,双方当事人还应共同约定清楚通知交房的具体形式。
编辑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