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业主生活更舒心 ——襄阳物业服务领域专项整治初见成效

2025-09-01 10:09
22

“物业交接后,新物业公司积极作为,小区环境大变样。”8月31日,高新区艺苑景观豪庭小区居民张女士开心地说。


这一变化源于一场直击民生痛点的攻坚战。今年4月起,襄阳市聚焦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挪用业主公共收益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物业服务领域专项整治,重拳出击治理沉疴痼疾。截至目前,已清退22家物业服务企业,处罚44家物业服务企业,一大批物业服务领域“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破解物业“退出难”


因设施老化、环境恶化等问题,艺苑景观豪庭小区业主与原物业公司的矛盾激化,欠缴物业费高达200余万元。尽管业委会选聘了新物业公司,但是原物业公司拒绝退出。


今年,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联合高新区相关部门、社区,打出“组合拳”,通过建立三级协同机制、约谈负责人、评估第三方资产等方式,最终推动小区顺利完成物业交接。


这只是我市破解物业交接困局的一个缩影。截至8月,全市累计核实物业服务领域问题2247件,整改2198件,整改率高达98%,相关投诉量同比下降15.6%。


小区公共收益阳光化管理


小区公共收益纠纷往往会成为种种物业纠纷的导火索。众所周知,小区公共收益应归全体业主所有。对此,我市将“侵占业主公共收益”作为整治重点,对1473个市场化物业小区开展“亮账本”行动,进行拉网式排查。


高新区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在检查中发现,七彩阳光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未单独开设公共收益银行账户,且未单独核算,擅自挪用80976元。最终,该小区物业公司被责令开设专用账户并全额退还小区公共收益。


“管好小区公共收益,让业主享有知情权、监督权,是维护小区和谐稳定的基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房屋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专项整治除督促物业公司“亮账本”外,还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让公共收益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


剑指“履约不到位”痼疾


“以前换气扇经常不转,夏天乘坐电梯又闷又热。现在换了新设备,电梯里很凉爽,再也不用担心中暑了。”宜城市天王小区居民王大妈高兴地说,“今年夏天,相关部门介入后,物业公司为小区电梯加装了风幕机,大家乘坐电梯舒服多了。”


卫生清洁不到位、保安巡逻频次不够、电梯故障频繁发生……这些都是物业服务企业“履约不到位”的具体表现。襄阳物业服务领域专项整治的“利剑”,毫不留情直指“履约不到位”痼疾。


老河口市水西门还建房小区存在电动车上楼、违规停放、违规充电现象。接到投诉后,老河口市住建局联合当地消防、公安和社区等开展上楼电动车清理工作,督促物业公司加装电梯阻车系统,禁止电动车上楼。


数据显示,自开展物业服务领域专项整治以来,全市已对167家物业服务企业和70名项目负责人进行信用扣分,发布“红黑榜”33期,清退服务差、违规物业服务企业22家。


严厉查处物业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专项整治不仅聚焦公共收益和履约服务问题,更严厉查处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襄阳冠通佳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其服务的梧桐湾小区内违规改变物业用房及公厕用途,擅自允许他人利用共用部位进行经营活动,且小区绿化、消防设施维护不当,被襄城区住建局约谈、信用扣分并责令限期整改;保康县山水御府小区一业主擅自将一楼住房原有阳台门窗变成私人进出通道,并在公共绿化区域建设木质休息亭,严重侵害了小区全体业主的利益,被当地住建、城管部门依法要求拆除违规建筑;襄城区君临山小区物业公司因未履行对违法建设的报告义务被处以3万元罚款……据悉,物业服务领域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共移交问题线索199个,立案查处17人,处分216人,对44家企业及19名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罚款总额超1125万元。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精准发力,全力提升物业服务公示率、履约率、群众满意率,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物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让居民住得舒心、安心、放心。




编辑者:admi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