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庞公片区的襄阳市第七中学迁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全媒体记者谢勇 摄
汉水奔涌,激荡着坚韧顽强的奋进强音;古城巍峨,镌刻着“铁打襄阳”的时代新篇。
9月28日至29日,省委书记王忠林在襄阳调研时,充分肯定襄阳干部在一线拼搏实干、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和重大项目招商建设成效,要求襄阳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辐射力、带动力的增长极。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在全省发展格局中肩负重任。年初“新春第一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海涛强调,要拉升标杆、勇争一流,务本务实、真抓实干,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湖北“建成支点”大局中彰显襄阳担当、贡献襄阳力量。
一项项政策措施密集落地,一次次招商活动扎实推进,一个个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广大党员干部弘扬“铁打襄阳”精神,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项目建设大提速。今年1至9月,襄阳累计签约百亿级项目11个,总投资超2200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市上下正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回应省委殷切期望,用实干实绩将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突围:
市场化招商引来“金凤凰”
60个项目,总投资1621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三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襄阳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单季度百亿级项目签约数量创新高。
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动能何在?面对传统招商模式瓶颈,襄阳如何破局?推动从政策性招商向市场化招商转型,成为关键突破口。
“襄阳优越的交通区位、坚实的工业基础,特别是成熟的汽车产业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代德明在签约仪式上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数据显示,1至7月,襄阳新能源整车产量达4.63万辆,同比增长31.72%。而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企业,楚能新能源的落户,正是看中了襄阳在新兴产业赛道上的独特优势。双方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合作前景广阔。
总投资106亿元的东风猛士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落户襄阳,展现出襄阳干部在市场化思维引领下的扎实作风。
得知东风公司新项目拟布局湖北,市委、市政府敏锐意识到,这是推动汽车产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又一契机。
市场讲求效率,机遇稍纵即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拜访东风公司,积极争取项目布局襄阳。我市组建工作专班,通宵开展项目论证,创新模式破解资金难题。从6月5日高层会谈接洽,到6月27日签订框架协议,双方仅用23天便锁定合作意向。
9月17日,猛士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东风襄阳工厂同步启动生产线改造。襄阳用集约高效的工作模式,迎来了百亿元项目的成功落户。15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4000余种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是项目落地建设的坚实后盾。
“不怕小,就怕孬;不怕晚,就怕无”,秉持这一理念,襄阳既持续招大引强,又聚力招新引优。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这家智能驾驶领域的“隐形冠军”,计划在东津新区投资15亿元。“襄阳作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应用场景丰富,产业链完善,让我们信心十足。”该公司销售总监马冀说。
“与其比拼政策优惠,不如竞逐产业生态”已成为襄阳招商的新共识。襄阳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让企业“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在市场化招商引领下,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正加速聚链成群,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破局:
“资源地+生产地”协作
打造千亿产业
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塔吊林立,货车穿梭,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每天都在上演。该产业园由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兴发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旨在打造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磷化工全产业链基地。
襄阳(保康)作为全国八大磷矿基地之一,磷矿储量与品位综合排名全国第四,远景储量超30亿吨,富矿率居全国前列。然而,坐拥“金山银山”,襄阳煤磷化工产业却长期面临“大项目少、大企业少”的困境。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系统谋划,提出打造投资、产值“双千亿”的现代新型煤磷化工产业目标。恰逢全球磷化工行业蓬勃发展,兴发集团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与襄阳规划不谋而合。
但项目落地面临现实难题:保康磷矿资源丰富,却没有化工园区。如果新建一个,手续复杂,审批难度大。谷城有合规的化工园区和存量用地,但没有磷矿资源和磷石膏库。
唯有解放思想方能破局!市委、市政府创新建立全领域全要素统筹机制,探索“资源地+生产地”协作新模式——采矿、选矿厂区在保康,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厂区在谷城,投产后上缴地方的税收,保康、谷城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
打通堵点,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26天铲平430亩山地,一期场坪提前2天交付;
30天完成项目备案,突破用地瓶颈;
78天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五证同发”;
100天满足一期项目必备要素……
襄阳干部用卓越的创新力、协同力和执行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紧随其后,投资120亿元的云图控股磷化工绿色循环产业项目、投资300亿元的湖北联投磷煤氟产业基地项目、投资110亿元的湖北长江产业现代化工有限公司煤磷化工一体化耦合项目、投资110亿元的鄂晋襄煤基高端新材料项目接踵而至。
大项目汇聚的强大气场,正推动襄阳现代新型煤磷化工产业积厚成势,千亿蓝图渐成现实。
焕新:
千年古城绽放时代风采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襄阳古城游人如织,为假日文旅市场注入蓬勃活力。
近年来,襄阳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古城品牌声名远播。然而,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超负荷等问题日益凸显,既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又制约游客体验。疏解古城功能、优化空间结构迫在眉睫。
市委、市政府以“三区”协同发展为抓手,一体推进古城疏解、旧城更新、新城建设,实现资源均衡分布、功能优势互补。
7月初,市第七中学、市荆州街小学(一期)、市第一实验小学3所学校迁建项目集中开工。“新校区建筑面积更大,设施更完善,师资力量更强。”襄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古城富余教育资源外迁,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以前庞公片区学校少,孩子得去别处借读。现在市荆州街小学新校区建在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一位庞公片区居民的话语中满是期待。
近年来,我市有序推动市委党校、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中心医院部分科室等数十家行政事业单位腾退搬迁,有效疏解古城非核心功能,降低人口密度,为古城产业焕新、服务优化、环境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9月6日,襄阳市与中建三局集团、湖北文旅集团举行签约活动,共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对襄阳古城进行整体策划、全域打造。
当前,襄阳古城焕新项目正陆续开工,围绕“山水城封面大秀”“城池环古今画卷”两大主题,优化三条视线通廊风貌,更新四大主题片区,系统推进古城保护与文旅融合,致力于将襄阳古城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增量;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
项目建设百花齐放,发展信心与日俱增。全市上下正按照“五化”管理要求,强化统筹调度,优化项目服务,实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实践证明,只要顺应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脚踏实地拼搏,就能引来更多立得住、搬不走、带得动的根植性项目。襄阳的发展,必将乘势而上,再创辉煌!
□全媒体记者韩犁夫
编辑者:admi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