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骧龙国际】两万元奖给谁?“襄阳好邻里”推荐评选活动开始啦!

2017-05-11 10:03
4900

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文工作之际,襄阳海容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襄阳好邻里”推荐评选活动终于进入投票阶段了,高达两万元的一等奖奖金将会由哪对好邻里获得?骧龙诚邀您来重读他们的感人故事,选出心中的“最佳”。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文明素质,树立襄阳人的文明榜样和文明形象,襄阳海容投资实业有限公司赞助举办首届“襄阳好邻里”推荐活动。襄阳海容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独家赞助10万元,用于奖励和谐邻里模范典型和活动参与者。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26.gif

一、二、三等奖每户家庭分别奖励10000元、6000元、3000元,其他每对入围家庭也可获得600元奖励(超过两个家庭的奖金均分)。

目前,襄阳日报传媒集团经过初步评选,已经选出25对入围家庭,即日起开始复选,按照网络投票(占比50%)、社区推荐(占比30%)、评委投票(占比20%)的比例进行打分,根据总分评选出前三名。

 投票方式

 网络投票

关注襄阳晚报微信公众号(xywb3611111)、襄阳日报微信公众号(xiangyangdaily)、骧龙国际微信公众号(xianglongguoji),在投票板块勾选您所支持的好邻里家庭并投票。

社区推荐

居委会1封推荐信按100票计算,一个居委会可以推荐多个家庭,一个家庭可以接受多个居委会的推荐。

评委投票

市文明办、襄阳日报传媒集团组织评审组,对25对家庭进行打分。

 经网上公示后,最终由评审组确定一、二、三等奖。颁奖仪式将于五月下旬在三桥头骧龙国际楼盘举行。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35.gif

目前,25对好邻里典型已经全部选出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面孔

希望各位小伙伴们积极参与投票哦~


1.十六年老姐妹遇棚改 结伴买房仍当好邻居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40.jpg

(张桂芳(右)、杨金凤(左))

简介:当了16年邻居,从来没有红过脸;老房子拆迁要搬新家,她们还想继续做邻居。家住襄城庞公办事处胜利花园小区的张桂芳、杨金凤两位老姐妹面对拆迁舍不得分开,在骧龙国际一同挑选新房后又做起了邻居。


2.这两家人守望互助三十载——为与好邻居相伴,他放弃申请廉租房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43.jpg

(贵万英(左)、张宏伟)

简介:在长虹路社区工人新村8号楼三单元,住着这样门对门的两家人,贵万英和张宏伟,这两个租住在此的残疾家庭守望相伴已有三十年,张宏伟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已故的妻子刘爱琴生前也是高位截瘫,长期与轮椅为伴,同样是残疾家庭的贵万英能够感同身受,主动承担起了张宏伟家的日常家务,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他们亲如一家的故事感动了众多居民。 


3.邻居阿姨成了我姑姑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46.jpg

江婷(左一)、戴方坤(右一)与母亲芦朝荣(前排左一)、姑姑江职凤(前排右一)

(江婷(左一)、戴方坤(右一)与母亲芦朝荣(前排左一)、姑姑江职凤(前排右一)的全家福)

简介:父亲独臂,身体孱弱;母亲眼盲,行动不便……江婷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没什么依靠的家庭里。打她记事起,家里遇到过不去的坎儿,邻居江姨总会站在他们身旁。“江姨”叫江职凤,是个一直没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妇女,一边照料瘫痪的丈夫,一边拉扯着儿子,手头不宽裕,生活也不太顺心。一直坚持负责江婷一家的大小事情,想到江姨对自己一家这么多年的无私付出,江婷打心眼里把她当成姑姑。


4.门对门三十余年——两家三代亲如一家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49.jpg

(从左至右分别为:薛天文、易秀珍、徐绿林、徐子海)

简介:“两家人能长久相处,关键要大度、相互信任,不能斤斤计较。”易秀珍的这番话也许就是这对好邻里亲如一家的答案。易秀珍、徐绿林两家住了30多年的对门,亲如一家。 两家老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深深地影响了子孙两代人。


5.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偶遇,让两个“桂芳”结缘,成了彼此最难舍的牵挂——同名好姐妹 相伴不分离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52.jpg

(李桂芳(左)与洪桂芳(右)情同姐妹)

简介:20多年前,因名字都叫“桂芳”,洪桂芳与李桂芳成了好友。多年来,她们彼此帮扶,守望相助,虽无血缘关系,却情同姐妹。


6.有一种好邻里在低谷中帮你前行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55.jpg

(申永勤(左)和祁庆华(右))

简介:有一种好邻里,他们不见得为对方做过多少事情,可就是特别聊得来,这种心灵上的沟通总能帮助对方在低谷中一路前行。家住襄城荆州街社区健民小区的申永勤和祁庆华就是这样一对好邻里。


7.延续81年的邻里情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657.jpg

(宋靓靓、周大凤、李天荣、曲双喜(李天荣老伴)、曲静雯(李天荣孙女))

简介:在樊城立业路社区虹海小区,大家都知道周大凤、李天荣两家关系好,亲如一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两家的邻里情已延续了81年。81年来,几代人彼此帮扶,守望相助


8.善邻接力三家亲 睦里敦亲两代人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00.jpg

(后排左起:李平、张训强、赵长军、周玉荣、陈礼新、王华玉,前排左起:李凤运、陈义发)

简介:忘年之交,亲若子侄,善邻搬迁,睦里又至。如今,三家人早已分居各处,可这段20多年的邻里情依旧在延续,年轻的两户人家每年都要去探访年长的老邻居,三家融洽得如同一家人,让我们走进襄城顺安山社区居民陈义发老人家中,听他和老伴儿讲述张训强、赵长军“善邻接力”的故事。


9.把外公的邻居变成自己的邻居——抱团取暖,他们心有阳光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03.jpg

(张如意(左)和刘俊松)

简介:“其实,生活再苦,也能过下去。可是多个人一起面对和担待,日子也会变得轻松起来。”张如意说,虽然他们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彼此身上的正能量,是他们笑对生活的动力,也让他们不论何时,都心有阳光。由于小儿麻痹症,27岁的刘俊松的右脚落下了严重的残疾。小他5岁的张如意,16年前患上进行性腰神经萎缩症,身体已经完全扭曲。他们的生活充满不幸,却因为一份没有血缘的兄弟情,满是阳光。


10.37年,他与消防官兵结下不解之缘——流水般的邻居 铁打的情谊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05.jpg

(杨宝成、王兴英夫妇与消防官兵代表合影)

简介:“这不光是一份邻里情。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份军民鱼水情永无休止。”樊西消防中队指导员贾文斌动情地说。 37年过去,杨宝成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白发老人。他的邻居却依旧长着一张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脸。他没有在无情流逝的岁月里感到恐慌,因为隔壁的一群消防战士,带给他浓浓的邻里情。


11.十四户共居和谐巷 四代情深亲如一家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09.jpg

(“和谐巷”居民代表)

简介:枣阳经济开发区靳庄社区居委会张庄小区,有一条长约百米的小巷,里面居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14户人家。14户居民居住的这条百米小巷被当地人称为“和谐巷”。巷子里的14户邻居,就是一个大家庭,都是姊妹伙、弟兄伙的,从不分彼此。


12.因为这句话,百余户三无小区居民得享安宁,也让大家看到了五位好邻居的善良和担当——我们会义务服务到底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12.jpg

(范桂清、黄建民、卞先贵、李保元、李如林(由左向右))

简介:如今,78岁的黄建民和四位六旬组员还在为小区楼房补漏而奔走,他们说:“只要我们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在闸口社区粮机厂家属院,五位老人抱成团,让一个曾经纷争不断的三无小区重回安宁。


13.“公益大叔”带出公益团队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14.jpg

(刘有常(前排右二)和邻居们合影)

简介:今年68岁的刘有常住在星火路15组。2008年,刘有常退休了,他没有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围坐在牌桌上,而是选择当一名志愿者。自“创文”以来,刘有常每天雷打不动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且乐此不疲。除了当好志愿者,他也是邻居眼中的“主心骨”。刘有常热心公益带出公益团队。


14.腊八粥串起的邻里情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16.jpg

(李建忠、刘凤英、徐勇国(前排从左至右))

简介:樊城水星台社区的50多户征迁居民欢聚一堂,共品腊八粥,共叙邻里情。 六年来,每个腊八节的前夕,这些老邻居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聚在一起,对这50多户老邻里来说,腊八节聚会,品的不仅是粥,更是情。


15.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这个山村不是梦想——大山深处好邻里,守望互助一家亲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23.jpg

(杨德新(左一)、陈光玉(左二)夫妇与王述顺(右一)、苏佳桂(右二)夫妇)

简介:在保康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村民们友爱互助,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这里真实发生。


16.照料邻居二十年,邻里之情胜亲情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26.jpg

(方明杰(右)陪井本英聊天)

简介:邻里之情是无价的,在谷城县石花镇苍峪村住着这样两位老人方明杰和井本英,他们比邻而居邻里之情胜亲情。


17.疾病带走他眼里的光明,邻里点燃他心中的暖意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29.jpg

(李明国(中)和寇亚香(右))

简介:漆黑的世界格外冰冷,让李明国意想不到的是,从2014年8月,邻居们用善良在他心中点燃了暖意。尤其是原本素不相识的寇亚香老奶奶,几乎成了他的“拐杖”。“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态,帮助别人走出困境,自己不也有个好的精气神吗?”寇奶奶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18.“搭把手”,让896户居民的心聚一起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31.jpg

(任有福、汪贵华、彭斌、刘代春)

简介:居民间起了纠纷,他们是“矛盾调解员”;在社区里巡逻,他们是“文明志愿者”;谁家有困难了,他们都主动上前……而对大家的赞扬,他们说得最多的话是:“不就是搭把手的事儿吗?”他们就是樊城长虹路社区银河纺织公司五一二小区的志愿者。


19.枣阳有个好邻里读书会——“读”出互帮互助人情味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34.jpg

(读书会“全家福”)

简介:在读书会里,任何一个孩子或家庭遇到事儿,所有家长都出主意想办法,齐心协力把事儿办好。在枣阳市实验中学十多个家庭跨越了居住地的局限,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成为彼此的好邻里。


20.小巷名叫团结巷 22户居民一家亲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36.jpg

(团结巷的居民代表)

简介:樊城赵家巷社区团结巷的22户居民,在即将拆除的团结巷里留下一张张珍贵的合影,一起回忆走过的温情岁月。22户居民相约,把农历大年三十定为每年聚会的日子,相约不论离开多远,“团结巷”永远留在心中,把邻里情“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21.因为大家的信任,78岁的张桂华当了40多年的“贴心管家”——她带头帮人不嫌累 邻里互助亲如一家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39.jpg

(78岁的张桂华的邻居)

简介:不管风里雨里,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愿意帮你;在居民们遇到难题时,总有一个最能信赖的人能无私地为大家东奔西走。78岁的张桂华在老河口市友谊路社区惠济巷居住了40多年,62户居民都用“贴心管家”来形容她。


22.消失的老屋,永恒的邻里情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41.jpg

(李富娥(左)和孙红云(右))

简介:邻里好,赛元宝。孙红云和李富娥都是友谊街回族社区居民,20多年的邻居,一个住楼上,一个住楼下。虽然孙红云比李富娥年长一岁,但她更像一个妹妹。多年来,一直都是李富娥在帮助和照顾孙红云和她的家人。


23.两年前,68岁的杨阿姨建起了“左邻右舍”微信群;如今,院里的居民亲如一家——微信群连起三栋楼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44.jpg

(杨玉华(右三)和邻居们)

简介:“时代在进步,我们也不能落后。”杨玉华说,她会把微信群一直坚持下去,争取让更多的邻居从中受益。家属院里的“能人”不少,63岁的李书敏擅长编织,52岁的邓研做的萝卜馅包子特别好吃,住在3号楼的黄紫红在亲子教育上颇有心得……大伙儿在微信群里展示手艺,也分享秘诀。


24.好邻里团队叫“热心人”,服务了整个小区——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46.jpg

(阮福兰、魏爱香、夏光银、胡顺根(从左到右))

简介: 在樊城定中桥社区人民园小区,有一个群体取名叫“热心人”。帮助小区安装天然气、组织大家清理化粪池……他们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正是这些小小的举动,将小区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25.剪断头发,剪不断邻里情 

微信图片_20170511100749.jpg

(郭恩华(左)、黄正英)

简介:提起90岁的郭恩华和77岁的黄正英这对“师徒”,樊城朝晋门社区原电机厂家属院的居民们无不翘起大拇指,“几十年了,我们很多人都在他们那里剪过发,从没有收过一分钱。” 遇到老人们行动不便的,他们甚至上门服务,从不推托。这么多年来,剪断的是头发,剪不断的是邻里情。


编辑者:柯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