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部纪录片燃爆了中国电影市场,它通过珍贵的真实照片和视频,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目前已成为中国首部票房破两亿的纪录片,并且是中国影史纪录片票房冠军。
它就是《厉害了,我的国》。
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是《厉害了,我的国》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就获得了相当多的关注。究其原因,它以超级工程、秀美山川、大国重器等重要的中国新时代新成果,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新时代风采,激发了中国人内在的民族自豪感。
其实,中国的腾飞离不开中国每一座城市的腾飞。我们襄阳目前的发展,也正在迈进新时代。腾飞的襄阳,也有很多值得珍藏的特写镜头。让我们缓缓拉开襄阳城市发展的巨幕,看一看它的蝶变新历程吧!
新区逐一亮相,襄阳已经走向世界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莫过于雄安新区,它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新区的战略布局方面,2017年发生在襄阳的两件大事,可谓闪耀全国。
2017年4月1日下午,位于高新区的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市委书记李乐成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揭牌。
襄阳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的战略身份亮相世人,和武汉、宜昌一起,立足中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自揭牌仪式开始,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发展迅速。目前,自贸区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已经开始辐射全襄阳的老百姓。2018年3月15日上午,襄阳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正式开通线上预约公证业务。通过实体与虚拟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一网通”法律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当然,更深远意义上的影响,就是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成立,为襄阳部分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极大便利。襄阳可以凭借深厚的汽车产业发展资源,充分利用“走出去”带来的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才流,实现产品的国际化,进而上升企业的国际化、社会的国际化、城市的国际化。在自贸区战略影响下,襄阳企业将会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尤其是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
2017年,襄阳市在高端科技与装备制造产业突起的同时,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制定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划方案。根据襄阳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襄阳市于2017年7月与德国能源署签订了低碳生态城市双边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启动了襄阳中德生态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并委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制《襄阳中德生态城规划》。
2017年11月末,襄阳市规划局与相关部门确定将水云墅所在的庞公片区建成中德生态城试点。按照襄阳中德生态城规划的发展目标,庞公新区将为襄阳注入生态宜居、高效活力、创新未来、文化跃动等强大的城市发展动力。
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襄阳立足长远发展,紧紧地把产业经济与城市生态结合在一起。通过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襄阳已经不断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挥舞文旅旗帜,文化软实力在崛起
综观《厉害了,我的国》,无论是震撼世人的国计大事,还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纪录片带给国人以强大的文化自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实力的不断夯实,增强了国人文化进取心。
在国计民生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文化自信已经日渐成为国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中国也随之步入了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根据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跟随文化和旅游的战略发展新形势,襄阳的文化旅游事业也步入了一个新纪元。
作为拥有2800多年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有着说不尽的历史故事。讲好襄阳的历史故事,也已成为襄阳当前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重头戏。
2018年1月,市规划局公开发布了关于隆中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新编制的隆中风景名胜区不仅有 古隆中景区,还包括了鹤子川景区、孔明湖景区、承恩寺景区、五朵山景区、七里山景区、水镜庄景群等7处,其中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均为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五朵山、七里山由于自然风光秀美,吸引游客量大,在本次编制中也被列入隆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景区名单中。
这一举措,立足古隆中文化名片,加强七处景区之间的联动,成就了一个大隆中风景名胜区。
除了对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优化整合,襄阳市还掀起了影视宣传带来的文化旅游热潮。2017年12月,《妖猫传》在全国上映。大导演的大制作以其恢弘的场景设计、清雅的影视画面令人耳目一新,电影拍摄场地唐城成为全国吸睛所在。2018年3月8日,唐城对全体女性免费开放,引发了襄阳唐城旅游热。早上七点多钟开始,唐城就迎来一批批游客,到上午十点钟左右,唐城游客人数超过五万。一时间,襄阳的岘山、汉水、孟浩然、习家池等诸多文化元素让世人感叹不已。2800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们享受到“一枕春梦,浪漫唐城”的极致之旅。
凭借古隆中、唐城等重大旅游景点积累起来的文化软实力,襄阳市将确定自己更加清晰的文化旅游战略发展方向。
在东津新区,文旅项目频频传来最新进展。华侨城兴建的文旅项目涉及的土地征收已接近尾声,2018年破土动工新建。华侨城和湖北交投、东津新区等建立“城市合伙人”战略合作关系,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襄阳市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型城镇化、城市功能综合配套建设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快速推进襄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推动襄阳市建成江汉流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2018年3月,投资120亿元的汉水博物馆文化综合体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东津新区。按照“汉水博物馆+中央商务区+中央居住区”的整体规划布局,拟建设汉水博物馆(含万年木博物馆、玉石博物馆等)、特色商业街、高端云商务、高品质住宅等产品,形成文化展示中心、生活居住中心、旅游娱乐中心等。同时,还将开发建设具有“生态花园”与“城市客厅”双重功能的旅游示范区等。
古隆中的人文与自然风光、唐城的影视文化旅游、东津新区的几大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让襄阳不仅展现了自己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秀出优美的自然山川形象,更通过产业开发工程,提升了旅游的娱乐性与可玩度,从而引领世人领略襄阳更深厚的旅游文化。文化襄阳的身姿,不仅挥洒出历史的厚重典雅,还舞动出山水风光的灵秀之美。
助力襄阳速度 “一心四城”从此触手可及!
从震撼力度上来说,《厉害了,我的国》中介绍的中国系列大桥堪称一绝。5年来,全球超过一半的大跨度桥梁都出现在中国,“最长、最高”这样的纪录不断被写进世界桥梁史。它们不仅让“天堑变成通途”,更让“中国桥”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新品牌。这些大桥有的是全球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有的是世界第一高桥(G56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还有的是世界第一座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四川干海子特大桥)。
2018年3月15日零时,港珠澳大桥正式交付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并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实施管辖。屹立于南中国海的港珠澳大桥,飞越伶仃洋两岸。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即将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伟人毛泽东对武汉长江大桥做出的诗意评价。大江大河之上,也必有大桥工程,襄阳也不例外。
自1970年汉江一桥铁路、公路两用桥通车后,汉江系列大桥接踵而至:1992年汉江二桥建成通车;1997年9月,鱼梁洲大桥建成通车;2013年10月,汉江三桥(即卧龙大桥)建成通车……它们是襄阳经济发展的强心剂,为襄阳带来强有力的脉搏。而进入新时代之后,襄阳的交通大工程更是撼世启幕!
一江穿城,给襄阳带来滨江美景的同时,也为交通出行带来不便。尤其是围绕鱼梁洲这一中心,樊城、襄城、东津之间因汉江、唐白河而形成交通藩篱。尤其从樊城到东津,总是需要绕行数十公里。襄阳人一直期待着,能有一条直通樊城与东津的道路。
2017年11月26日襄阳东西轴线正式开工建设,这一期待成为了现实。东西轴线一旦建成,将实现襄阳内环线、绕城高速与樊城、鱼梁洲、东津新区的快速连接,这是襄阳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和普通道路不同,东西轴线全线采用快速路标准,道路控制宽度在40至120米之间(含绿化带)。主线双向六车道,辅道双向四或六车道。主线时速为60-80公里,辅道40公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东西轴线具有一般城市快速路无法比拟的独特性。按照规划建设要求,东西轴线穿鱼梁洲而过,而鱼梁洲被作为襄阳重点保护的生态之洲,素有“汉江明珠”之美誉。既要修建适应经济发展的城市快速路,还要保护鱼梁洲的自然生态环境,这就对东西轴线提出更多规划设计层面的严格要求。
这是一场人力与天堑之间的较量,也注定东西轴线将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城市快速路。经过多方考量,东西轴线被分为三部分:东津段、樊城段、鱼梁洲段。
东西轴线的东津段位于东津新区部分,以地面道路和跨线桥梁为主,全长7.8公里,起于东内环互通,东至已经建成通车的绕城高速东段相接。樊城段为城市快速路,主要采用高架桥,从襄荆高速起,经樊城至汉江隧道段,全长约8.78公里,包括襄荆高速互通、西内环互通,主线高架桥长8.2公里,有11条上下桥匝道。而备受瞩目的鱼梁洲段,则是东西轴线的重点工程,这里将规划建设汉江上第一条公路隧道。出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政府采用隧道方案下穿汉江、鱼梁洲。该段西起樊城旭东路交叉口东侧,东至东津纵四路交叉口,全长约5400米,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同时还在鱼梁洲预留一对匝道分、合流口。
2017年11月26日,东西轴线东津段开工建设;2018年3月5日,由中建三局承建的襄阳东西轴线樊城段项目正式开工;同月15日,继东津段、樊城段开工后,东西轴线鱼梁洲段也正式开工。西起襄荆高速,沿中原西路经西内环(卧龙大道)、长虹路,沿大李沟转向清河路,经春园路、焦柳铁路、大庆东路,设隧道穿过汉江、鱼梁洲抵达东津,经东内环、东中环接东外环高速公路。
全长约26.3公里的东西轴线,将通过人力打造工程攻克天堑,从而打造出襄阳中心城区对外联系的最便捷的通道,成为襄阳重要的产业、景观走廊。整个工程计划在2020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与外环高速、内环快速互连互通,把樊城、鱼梁洲、东津新区紧密联系起来,是打造“半小时交通圈”的核心节点,也是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东西轴线以其大体量、多分层、立体式的建设特征,成为襄阳目前已知的最具吸引力的道路。与此同时,一座世界级大桥也在火热建设中——这就是庞公大桥。
到目前为止,汉江襄阳段上已经建起数座大桥:一桥的沧桑刚劲、二桥的气贯长虹、三桥的庞大恢弘……汉江之上,桥梁景观日渐丰富多彩。而庞公大桥的出现,则从高新科技层面大大提升了桥梁艺术价值。如果说,之前修建的大桥是襄阳大桥走向更强领域的象征,那么庞公大桥则是襄阳大桥步入更美境界的标杆。
从实用性上来讲,庞公大桥并没有更多特殊之处。它按照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全长2.7公里,其中桥长2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它比不上卧龙大桥的长度,也比不上在建苏岭山大桥的宽度,但却能美出襄阳大桥的新高度,因为它是汉江首座、世界上第四座三塔式悬索桥。
悬索桥,又名吊桥。顾名思义,就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在保证桥梁实用性的基础上,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突出表现跨越能力,跨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也正因此,悬索桥在景观欣赏价值上,也以其横跨水面的风采而高出一般桥梁。庞公大桥的出现,区别汉江襄阳段其它桥梁所采用的斜拉式建桥法,同时填补了襄阳大桥中的悬索桥空白,丰富汉江桥梁景观。
庞公大桥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但就区位而言,就将引起影响深远的城区联动效应。庞公大桥建成后,与大庆西路、庞公路形成平面交叉,与解放路、沿江大道、滨江大道东延伸、建锦路形成立体交叉,北接实力雄厚的人民广场商圈,南通正待腾飞的庞公新区,真正从襄阳市城区交通层面,推动樊城商业促进庞公发展。
江河造成的天堑难题,在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推动不断被攻克。东西轴线推动樊城与东津之间的交流,庞公大桥又将有力推进樊城与庞公新区的联系。襄阳的交通大工程,即将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新的大桥、道路不断强化了各城区之间的联系,推动繁华商业资源的优化分配,从而推动了城区之间的联动更加便捷,助力新城区发展速度,带给襄阳人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逐步走向世界的城市发展,展现文化自信的文化旅游,助力城区联动的交通工程……这些都在预示着,襄阳这座拥有2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还将书写新的传奇。
正在腾飞的襄阳不断推进更美好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又不断地通过辛勤与智慧把它们变成现实,最终迈向新的更高的起点。昂首阔步走向新时代的襄阳市民们,不禁对着这座越来越美的城市呐喊:厉害了,我的城!
编辑者:秦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