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涉及东津、高新!教育+中心城区专项规划,襄阳迎来大爆发!

2021-09-16 16:27
979

最近

襄阳市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

襄土网挂字[2021]37号 挂牌出让

约合142.506750亩

起始价15675.75万元

规划用途:教育用地


6601.jpg


土地位置:高新区富康大道

四至范围:东至规划路、南至富康大道

西至连山沟东路、北至规划路

土地面积:95004.5平方米

(约合142.506750亩)

起始价:15675.75万元


6602.jpg


规划用途:教育用地

容积率:≤0.8

建筑密度:≤30%

绿地率:≥20%

6603.jpg


规划控制要求:A33中小学用地

规划指标:建设用地面积95004.45平方米

建筑高度:高度符合机场限高要求


从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网获悉

高新区又一学校将要扩建,即将施工


6604.jpg


项目概况: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扩建项目


建设地点: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余虹路以南,望城路以北,长虹北路以东,樊魏路以西。


建设规模:四十二中改扩建项目(一期)位于高新区余虹路以南,望城路以北,长虹北路以东,樊魏路以西,建筑面积 12556.88 m2,其中2栋5层小学部教学楼 12101.52m2,1栋地下消防泵房 455.36m2,建设内容包括小学教学楼、地下消防水池、强弱电、暖通、室外管网等。


计划工期:270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2021-10-31


合同估算价:38972393.06元


6605.jpg



从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获悉

《襄阳市中心城区过街设施专项规划》

已经市政府批复同意 现正进行批后公开


计划在中心城区现有基础上,规划新增54座人行过街天桥、11座人行地道,共65座立体过街设施。


一起来看看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同时,规划将卧龙大道、邓城大道、名城路、富康大道、东内环、南内环围合的城市核心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域。


6606.jpg

立体过街设施衔接规划图


二、规划内容及重点


根据过街设施规划目标及策略,合理确定不同片区、不同类别的过街设施布局要求,研究提出襄阳市中心城区过街设施的规划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并提出重点区域立体过街设施总体布局。


本次规划重点是立体过街设施,明确具体规划布局,从规划设施选址、设施形式、设施间距、与公共交通场站衔接等方面提出相应规划设计及管控要求。


三、规划目标


结合中心城区现状阶段和发展预期,科学引导过街设施的规划布局,构筑安全便捷、活力舒适的立体过街设施体系,改善重点区域的过街环境,从而提升城市过街设施的精致化设计和管理水平,“以点带面”打造高品质文明城市。


四、立体过街设施布局规划


(一)远期规划布局


预计到2035年,襄阳市中心城区在现有37座过街天桥、16座人行地道的基础上,规划新增54座人行过街天桥、11座人行地道,即新增65座立体过街设施。


其中:


1.襄城片区:规划布局人行天桥10座、人行地道4座,共14座立体过街设施。


2.樊城片区:规划布局人行天桥18座、人行地道3座,共21座立体过街设施。


3.襄州片区:规划布局人行天桥11座、人行地道1座,共12座立体过街设施。


4.东津片区:规划布局人行天桥15座、人行地道3座,共18座立体过街设施。


6607.jpg

立体过街设施规划布局图


(二)近期建设计划


1.近期新建计划


6609.jpg


近期至2023年,计划新建立体过街设施15座,包括人行天桥14座、人行地道1座。其中2座与建筑结合设置、3座设置电动车骑行坡道、2座近期安装电梯、2座预留远期安装电梯、12座设置顶棚。


2.近期改造计划


6609.jpg


近期至2023年,计划对部分功能设施缺失的现状20座人行天桥进行改造,其中13座需加设自行车推行坡道、1座需进行电梯改造、14座需加设顶棚。


近期拆除1处、即现状飞环天桥;对拆除后的交叉口进行渠化改造,拓宽车道、提高通行能力,同时设置非机动车道,实现机非分离、保证交通安全。

6610.jpg

近期立体过街设施建设计划图


五、过街设施规划设计指引


(一)结合片区特点,采用不同的建筑型式与风格,其中:


1.襄城片区:着重偏向坡屋顶古建筑风格,符合古城保护要求;


2.樊城片区:利用有限的公共空间,突出实用功能、简洁大方;


3.襄州片区:适当吸收汽车文化元素,重点提升城区发展活力。


4.东津片区:表达时代感、科技感,展现东津现代都市风貌;


(二)与规划轨道站、城市高架桥、大型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等衔接


1.对轨道交通站点、城市道路高架桥等设施附近,应优先考虑与该类设施结合设置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实现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


2.在大型商业办公等开发较成熟区域,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交通于一体的立体步行系统;


3.在大型医院等公共设施区域,结合医院及附近建筑设置连续的立体过街设施,方便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步行就医;


4.地下商业街、人防设施等设施附近,应优先考虑结合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实现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


编辑者: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