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居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和谐、城市文明进步的基础。
然而,直到现在,我市中心城区仍有众多老旧小区,它们年久失修、设施破损、垃圾遍地、日常秩序无专人维护……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居民缺乏安全感、幸福感,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块硬伤。改造老旧小区,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既是居民的期盼,更是党委、政府的牵挂。
为彻底改变老旧小区的面貌,襄阳市政府计划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100个小区的改造任务,并在三年内完成对中心城区66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现在,这项工作进展如何了?市作风办日前组织市民监督员和媒体记者前往襄城、樊城、襄州、高新等地进行了暗访抽查。
老旧小区换新颜
1月8日,雨雪中的襄钢东院小区很整洁,刷黑后的路面干净、畅通。“小区旧貌换新颜,路面和楼房外墙都穿上了‘新衣裳’。”居民张孝耿高兴地说,襄钢东院小区以前可不是这样子。
据襄钢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正平介绍,襄钢东院小区建成于1996年,共有2栋8层家属楼,住户128户。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小区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层出不穷:房屋破损严重,居民楼顶漏水,外墙漆面剥落,楼面电线杂乱裸露,地面凹陷破损、杂草丛生。加上小区规划不合理,居民娱乐场地缺失,生活污水无法有效排放,极大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此,居民怨声很大。
襄钢社区是从破产企业改制而来的,因无集体经济收入,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要彻底改变襄钢东院小区面貌,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8月,肖湾街道办事处开始对襄钢东院小区路面、下水管网、房屋外墙、路灯等14处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改造。两个月后,小区旧貌换新颜,路面和楼房外墙都穿上了“新衣裳”,还设置了停车区、健身区、晾晒区、活动室等。
在此次暗访抽查中,像襄钢东院小区这样的小区还有不少。
三年改造666个小区
襄钢东院小区等老旧小区的环境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得益于襄阳市开展的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行动。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城市文明,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更是一项基层社会治理工程。基于此,2019年初,市政府明确提出,“继续抓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让更多市民住得舒心”,并将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的改造列为2019年“十件实事”之一,承诺“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
在改造工作前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了60余人的调查专班,历时3个月,走访了市区近千个小区,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小区实际进一步甄别,最终将666个小区纳入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预计总投资约10亿元,改造任务完成后将惠及97420户约30万人。其中,2019年度计划完成1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预计投资约2.5亿元,惠及20449户约8.3万人。
位于襄城区铁佛寺南路的矿山小区是2019年改造的一个小区。矿山小区与华龙小区、高新土地局家属院、化机厂家属院连在一起,共有15栋房屋、380户居民,长期以来管理混乱,小偷频进、下水道淤堵、便民服务设施不全等问题突出。
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四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住建部门通过“四区合一”的改造方式,拆违拆堵,腾出近6000平方米的公共用地,为小区新增93个机动车位、8处遮阳车棚、7处健身休闲场地、3个晾晒区以及500平方米的绿化区,满足居民们更高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长效管理居民乐陶陶
据市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杨建华介绍,我市2019年度100个老旧小区改造的任务,已于2019年12月31日前圆满完成。
不仅如此,记者从不久前闭幕的襄阳两会上获悉,完成中心城区200个老旧小区改造被列入2020年“十件实事”。
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了两件大会议案,其中一件就是《关于加快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议案》。该议案称,要健全长效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以加快推进我市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真正让老百姓从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此,市民监督员梁文文给予高度肯定。他说,通过对2019年已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的暗访抽查,发现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善了小区基础设施,美化了小区环境,并给居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得到了老百姓的积极评价,但仍需要在长效管理上下功夫,真正让居民安居乐业。
市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杨建华称,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建议采用“菜单式”管理模式,即让居民自己选择:具备物业管理实施条件的,引导业主们选聘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公司为其提供服务;对于不具备实施物业管理条件的,在社区的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治管理;上述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由社区实行过渡、兜底管理,确保让老旧小区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襄阳政府网
编辑者:向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