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一场回忆杀,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住的房子吗?

2017-11-25 16:49
973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精神文化日益富足,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中国社会已逐渐从温饱型走向小康社会,物质条件的改使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有了勇气和信心。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住宅房屋设计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从早期的四世同堂,四合院,大宅门,很多人住在一起,到改革开放以后,家庭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大宅变成比较符合不同人群居住需要的两房、三房户型,并慢慢发展到后期出现的大户型、别墅、智能住宅等等。


建国后至今,中国住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内庭式住宅时代


所谓内庭式,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最为代表的建筑是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天井院。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房屋需要“正”,在汉族的建筑史中,最“正宗”的派系,当属四合院。传统的住宅形式多为院落布局,四合院是和平性的建筑形式,按中轴线东西两侧的住房对称,正房朝南,东西两侧是厢房,另有耳房和小院。北面大多有照壁,给居住者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中有天井院坝,可以种花草和养观赏鱼,也是各家晒衣被等物品及其各家聚会的地方。廊檐一般非常宽,既是各家自用和吃饭的廊坊,又可以供给各家互相走动使用。这样的四合院格局,即体现了各家的独立性,又体现了各家之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过如今,四合院已经成为“稀有品”,价格高昂,并且具备一定的保护价值。


干涩现实的筒子楼


1958年大跃进到来,国民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对于人口的政策出现了偏轨,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住房困难成为突出问题。在这一时期,人们采取降低造价,减少钢材水泥的用量,形成了一批简易楼、竹筋楼、筒子楼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类型。


3d51294416e3d2496cde234c637_p24_mk24_SX0.jpg


这里以筒子楼为例,它作为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也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前身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是单身职工宿舍。在仅能满足居民入住的前提下,可以说是把居住质量降低到了极限。


改革下的高层探索


1978年9月,建国以来第一次城市住宅建设会议召开。中央政府提出,到1985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要从3.6平方米,提高到5平方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在住宅设计中更多的考虑如何改善居住条件。不仅在户型上有了要求,在景观上也有所要求。多层以一梯两户代替了一梯多户;开始注意组群组合形态的多样。这时期的房屋一般为单位的福利分房。


微信截图_20171125155019.png


到了90年代,人们希望住上一套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环境幽雅的住宅,住宅产品规划上加大了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的面积,较高档次的住宅还将餐厅、书房、储藏室,卧室以外的居住空间大大扩展。从起居厅的启用、入门玄关、储存空间、成套厨卫,等显示出的公私分区、干湿分区、动静分区等注重功能关系特色赢得了广大欢迎。居民的居住形态从节约到舒适。人们消费观念、投资观念、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微信截图_20171125154500.png


市场经济下的超高层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住宅不再仅仅是为居民遮挡风雨的头上片瓦、四面围墙,而变成了大宗消费品。除了部分真正有买房需求的群众,越来越多的投机者进入房地产市场赚取利益,在城市建设下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开发商“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影响下,住宅开始往超高层、密度大、绿化小的方向发展,居住环境舒适度也相应降低。


0_2_20140619_20140619-094611-vfa8b3.jpg


二胎时代大户型倍受欢迎


在追求人居舒适的路上,购房者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经济复兴下,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大部分人会首先选择改善居住环境,随着“全面二胎”的开放,住房结构也将发生变化。曾经作为首选的二房、三房开始不够住,四房刚需、大户型或将成为未来趋势。另外别墅也是改善型居住的最佳备选,因其比较多的建在郊区风景优美处,常见山地别墅、森林别墅、临水别墅、牧场别墅、庄园式别墅等。不仅适宜人口较多的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在养老宜居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也令别墅更受青睐。




智能家居智慧时代


可以按照主人的意愿自动控制窗户和空调器的开关,将房间的湿度、温度和光线等调节到适当程度;按主人要求,在客厅营造出音乐厅、剧场或爵士俱乐部等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在电话铃响之后,自动调低电视或音响的音量;能根据主人定下的菜谱,自动做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菜;能动用无土栽培技术在室内培养花草;能对室内进行安全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向特定对象发出警告信号……这些原来只能在科幻电影电影中看到的场景,在未来或将全部实现,也必将会成为中国住宅未来的发展趋势。


1-160G31546051B.jpg


人是家庭的主人,住宅是家庭和人生的舞台和载体。无论你是布衣还是草民,是英雄还是百姓,是游子还是隐士,都离不开居住,都“同在屋檐下”。住宅不仅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必需处所,也成了人们生命的文化形态和存在方式,是住宅主人人品的外化。“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             

编辑者:菀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