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已死,渠道升天
武汉楼市终究是中介“白衬衣们”的天下
不管你认不认可
也不管开发商是不是继续会过河拆桥
现在,此时此刻
武汉楼市就是全盘皆渠道
图源网络
什么策划,定位,抗性分析?
统统给我甩一边
要成交量?就一句话
你佣金能给多少?
多1个点,就能抹杀你竞品的比较优势
让客户都跑到你这里来
没有卖不掉的房
只有你给不起的佣金
1
2011年,营销总W第一次接触分销/渠道公司,听说对方要2个点佣金,当场炸毛。
蛤?我可去你的吧!老子营销费用摊到每套房,还没2个点。
8年之后,如果2个点的佣金能让分销实心踏地的带客,W睡觉都能笑醒。
有句话咋说的来着?
这时代抛弃你,从来不会提前通知?
武汉现在有多少项目用分销(我们只谈住宅,不涉及商办)?
并没有一个准确数字,哥只能侧面给大家参考。
某二手房平台区域总半个月前发过一个朋友圈,
罗列他们一家公司分销合作的楼盘,哥仔细数了一数,已经有接近230个。
在一些竞争极其惨烈的板块,可以说已经“无盘不渠道”。
图源网络
比如吴家山,18个楼盘在售,16家上了分销。
唯二两个不上分销的项目,一个是神盘,
另一个彻底佛了,佛得连售楼部大门都找不到,开发商进入休克疗法的至高境界。
有业内人士跟哥解释,现在关于分销/渠道跟过去有很大不同,你不能用老眼光看。
其一,首开也会上分销。
过去第一次开盘,开发商还会检验一波产品力/推广的市场效果,现在不一定。
很多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第一次开盘就全城铺渠道。
其二,上分销不代表是烂盘。
有的项目,正常开盘去化50%,甚至60%,
并不差,他为什么也要割肉给渠道?
公司销售回款压力太大,60%去化已经满足不了。
图源网络
其三,不同楼盘的差异,只是跟分销/渠道合作的深度。
有的项目全包给渠道销售,彻底从TO C,变成TO B。
有的只是用中介拓宽客户来源。
一点都不用渠道的楼盘不多,大部分或多或少都跟渠道有合作。
2
那么分销/渠道,到底效果有多好?
这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楼盘只要噼里啪啦上了各种渠道甚至总包,相当于喊了救命。
那么他开发商已经默认100%客户,都是渠道来的。
以前虽然少但总归还是有的自然上访、
老带新,突然就彻底绝迹。
这是楼市最神秘的现象,叫分销群侯症。
有的开发商比较强势,也不讲道理,他还会给分销定比例,
你们带的客不能超过40%。
大家普遍认可,只要你佣金给到位,短期内成交量提升50%,都是比较正常的。
“白衬衣”们对武汉楼市的影响,不止于没有他们就卖不好房。
他们的冲击波,已经不局限于销售渠道的霸占,而是全面颠覆了开发商的认知。
图源网络
过去,开发商要研究客户,研究未成交原因,是他妈配套不行,还是园林不行?
我们下波产品可以调整。
现在你策划一边去,不用你研究了。
客户少是不是?这一个月上门只有100组,明天你把佣金从4万调到10万,上访量立马翻几番。
整个客户来源,开发模式,整个工作思路流程都被颠覆了,
什么品牌优势,产品溢价统统不用谈,此时此刻,你只用谈佣金就好。
那开发商的设计,工程,包括营销策划,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没价值,所以户外大牌什么的,都可以停掉,也只能停掉,给分销凑钱。
哥昨天听朋友说,他们区域总表态,所有续销项目原则上不外聘广告公司。
3
没有白衬衣就卖不好房,分销/渠道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8年前,开发商2个点都舍不得割肉。
今年上半年,哥了解武汉住宅项目给分销最高佣金是,9%。
现在更猛啊,白沙洲一个项目,给渠道的底价是,85折。
可能很多购房者会炸毛,给中间商15%的利润???
他妈你把这个折扣给我们购房者,房价立马下降15%,不好吗?
这是另一个悲伤的故事,我们今天就不涉及。
真正的问题是,开发商有多少利润啊?
费老鼻子劲拿的地,各种设计院、工程公司、
营销策划,黑灯瞎火的忙活大半年,最后一碗肉都被分销端走了,开发商是不是有病?
图源网络
开发商也没办法,销售压力、竞争压力太大。
9月,武汉发出140多张预售证,理论上,10月这些项目都要集中开盘。
而截止到8月底,武汉已经取得预售证还未销售的房源,有13万多套,
大概1500万方。就是一套新房不上市,都够武汉卖大半年。
天量的库存+集中释放入市的新盘,客户就那么多,你怎么办?
所以这怪谁啊?
怪高周转啊,怪前2年轰轰烈烈的“产品系”啊,你抄我我抄你,一套图纸打天下。
你去白沙洲,吴家山,阳逻走一圈,那么多售楼部开着,那么多楼盘,
几个项目一个挨着一个,产品配套园林,有多少区别?
你把案名遮住,你就看产品能分出谁是谁,那都是资深业内人士水准。
产品毫无差异性,你还能拼什么?
楼盘三大力——产品力,影响力,上访力,
前面2个都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最后只有拼上访力呗。
要比上访,你就得把宝全部压给白衬衣们。
4
下一个问题,以中介为核心的分销/渠道,到底为什么有效?
最近看了一些给地产营销人打鸡血的文章,大意就是,
你们不肯在产品力,不肯在真实推广上下功夫,那么你就只能把肉割给渠道。
以上,哥都完全赞同。
但哥另外说一点,分销/渠道的有效,根本原因是——
抽二手房市场的血,输血给新房。
图源网络
现在的模式就是,二手房中介以全城无处不在的门店,最接近有真实购房需求的客户。
因为一二手房倒挂的存在,因为有高额佣金的诱惑,白衬衣们把强劲的动力,
把原本准备买二手房的客户,导向新房市场。
你想想这个场景。
客户看二手房,中介小哥说,这二手房卖1.5万,同一个区域新房,
相距不过3公里,价格只要1.2万,你要不要去看看?
客户跑去看了,新房成交,佣金到手,楼盘成交量提升。
这就是以牺牲二手房成交为代交,去刺激新房市场销量。
好我们现在可以回答那个问题,分销/渠道到底能带来多少成交增量?
2018年,武汉新房成交20万套,
二手房成交8.5万套,2.35:1。
按这种二手房客户输血模式,理论上,分销/渠道能够刺激的成交量提升,上限就是40%。
这也能解答一个问题,渠道费用这么高,开发商为啥不自己建渠道?
的确他们也自建,但效果不好,因为他们能做的,无非是派单、大客户拓展、
拦截之类,中介核心的竞争力——门店,开发商自建渠道无法取代。
图源网络
没有门店,就接触不到二手房客户。
所以分销/渠道,并没有带来增量,他是把另一个领域(二手房)的客户,导流过来。
长此以往,会有什么负面效应?
一个正在陷入停顿的二手房市场,最终也会反噬新房市场。
5
整件事最诡异的是,分销/渠道对很多楼盘,明明是“雪中送炭”般的存在,
但开发商对中介,从来是“过河拆桥”。
很多楼盘对分销的态度就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即便是上分销,顶多也就是一个月,把业绩冲上去,好你们可以走了。
下次垂死挣扎的时候,又一个电话又把人呼过来。
开发商和渠道当下依存度之高,却从来没有建立过正常的合作模式。
图源网络
有营销总跟哥说过,用分销只是为了顶业绩压力,还款任务。
“正常状态下,我们不会跟分销合作,长期用,是对我们前期所有工作的彻底否定。”
一方面,的确是分销“很贵”。
另一方面,开发商也没真正尊重过分销。
很多营销总还是策划出身,置业顾问出身的凤毛菱角。
策划多少还是喜欢谈点情怀、理想、生活方式。
销售能谈啥?折扣,价格,佣金,都尿不到一起去,从心底里就排斥纯粹的销售。
武汉有一个项目,基本就是靠分销卖清盘,但是开发商定了一个规矩,
分销人员不允许进售楼部,必须在门口和置业顾问交接客户。
问:原因?
答:调性。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客户,已经有相当部分来自中介,开发商你未来会不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图源网络
开发商手中掌握“房源”,中介的优势在他掌握“客源”。
在通胀时代,在房子能挣钱的时代,在全民抢房的年代,
开发商一定处于优势地位,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他应该还会持续强势下去。
中介的优势就是在距离客户足够近,开发商反而越来越丧失面向C端的能力。
但最终谁强势,要看你开发商能整合行业快,还是人家中介大厂能整合门店快。
从现在看,貌似中介大厂的速度更快,一个“前置结佣”,兑现快速结佣,
就能让饱受开发商欺凌的小中介迅速投入大渠道怀抱。
开发商下次再喊救命的时候,发现市场上只有几个大渠道笑眯眯看着你,那就有点恐怖了。
来源:买房哥
编辑者:呷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