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动态
1、前10月房地产主要指标增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销售情况、资金状况等多项指标增幅回落,土地购置面积降幅扩大,国房景气指数下降明显,达到8个月来新低。
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693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7222亿元,增长18.9%,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573亿元,环比下降15.9%,同比增长15%。其中住宅投资5243亿元,环比下降16.0%,同比增长14.5%。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156275万平方米,增长6.5%,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 114084万平方米,增长5.2%。10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环比均下降,环比下降33.3%,同比下降3.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环比下降 34.9%,同比下降8%。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959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 22.3%。商品房销售额61238亿元,增长32.3%,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2.6%。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154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4.7%,同比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额7210亿元,环比下降13.2%,同比增长21.2%。
2、北京:年内住宅供应量创5年新低均价同比增逾五成
截至10月底,北京年内供应的期房住宅套数总量仅43337套,较去年同期的54202套下滑逾20%。同时,这一数字也创下近5年来北京期房住宅供应量的新低。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今年期房住宅供应减少的原因主要是2011年和2012年的住宅类土地供应不足;被严格执行的限价政策,使得开发商推盘意愿减弱,也是出现供应减少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的数据,虽然北京目前推出数宗自住型商品房地块,但北京年内成交的50宗住宅类地块,楼面均价仍达到9774元/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并较去年的楼面均价6484元/平方米增长了50%以上。
3、北京楼市连续五周成交低迷,业内预计本月成交量或将大幅下降
亚豪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4日-10日,北京商品住宅共成交2126套,成交面积21.26万平方米,北京楼市已连续五周出现成交低迷局面。关于原因,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分析认为,从市场的消化周期规律来看,各个项目在年内销量较好的背景下,开发商在保量完成之余开始追求利润率,价格逐渐提升,部分中低收入的刚需购房人群被迫止步楼市。此外,北京推出新政,今明两年计划供应7万套低于市价三成的自住型商品房,这更加剧了刚需人群的观望心态,使得北京楼市的销售淡季提前到来。
4、“沪七条”首周:楼市“降温”不明显
上海发布“沪七条”已有一周时间,从上周成交数据来看,申城楼市在“金九银十”后似乎即将进入“铜十一”。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前10天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50万平方米,同比大幅上升65%,今年9月和10月同期的新房成交量分别为36.4万平方米和24万平方米,这意味着11月上海楼市的开局远远火过“金九银十”。
据悉,新房市场持续火热的原因:首先,目前政策走势虽不确定,但购房者对于房价上行的预期依然较强;其次,近期新房供应持续火热,尤其中低价段房源入市即受热捧,带动整体成交向上攀升;第三,“沪七条”刚刚出台,对楼市影响尚未完全显现。
5、全国租金价格连涨46个月,10月份环比涨幅回落
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变动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涨3.2%,环比涨0.1%;其中,住房租金价格同比涨4.5%,已连续46个月上涨。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主要城市房价继续上涨,带动影响了房租的上涨。限购政策导致部分住房需求积压在租赁市场,带动了房屋租金价格上涨。
楼市政策
1、住建部将治理全国工程质量包括保障房超限高层
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集中深入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专项治理和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治理范围为新建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治理重点是渗漏、裂缝以及水暖、电气、节能保温等方面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常见问题。勘察设计质量专项治理范围是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重点的住宅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
2、国土部控制产能过剩项目用地指标
近日召开的国土资源部第16次部长办公会提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管控,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 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一律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严把新增产能项目建设用地供地闸门,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预审申请;全面查清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在建和建成违规产能项目用地情况,分类提出处理意见;坚决取消国土资源优惠政策,清理并废除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用地、用矿优惠政策;促进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和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国土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国土资源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3、安徽20个县区的农民可“买卖”宅基地
安徽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20个县(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将重点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土地市场建设、集体“三资”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管、信息和金融服务等6个方面开展改革试点。力争到2015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承包耕地50%以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2015年底前实现农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范围内的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
国土厅有关人士表示,建立“农民通过流转方式使用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只是流转的方式使用,并非买卖。
4、佛山:取得预售许可后不网上备案属违规
广东佛山物价局、住建局共同草拟了《关于规范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和预售行为的通知》,并向公众征求意见。文件要求:对商品房经营者未获取预售许可前进行销售的,或采用认购会员(VIP)卡、落筹等任何形式收取订(定)金的违规行为应责令其停止预售,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在取得预售许可后,对不使用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系统进行单元认购、单元销售的,或拒售系统公示中“可售”或“待售”单位的违规现象行为,一经发现将被禁止继续销售,同时责令整改。
5、住建部简政放权房产评估资质审批下放
住建部常务会议近期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的决定”,对一级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事项做了修改。自10月16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受理一级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事项,改由省级住建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相关核准工作。
6、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摘要
为期4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摘要如下: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7、三中全会决定显诸多亮点改革蓝图回应民众期待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5日全文播发。《决定》共分16项60条。《决定》有关各项改革的诸多亮点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制度;纪检机构全面派驻纪检双重领导制度化;废止劳教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改革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启动实施“单独”生育二胎政策;国防和军队改革首次单独列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行业信息
1、三中全会9日开幕:房地产九大问题倍受关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在北京召开,房地产业九大问题备受关注系统化调控方案或初步表态、“新型城镇化”或被重新定义、“土地二元制”或有望终结、房产税时代或将正式来临、房企再融资或将开闸、住宅产业化或有望全国范围展开、保障房制度或被重新设计、养老地产业或将迎来春天、住房信息联网或迎“政治考验期”。
2、北京首次公布自住商品房规划方案可供房1.6万套
自11月11日起,2013年北京市第一批自住型商品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开始展出,首批7个项目分布在四个区县,套型面积均为90平方米以下,可提供自住型商品房16000余套。
3、经适房暂不取消“三房”并轨政策年底出台
对于坊间热传的“经济适用房将会被取消”的信息,住建部住房保障司相关人士称,在目前条件下,经适房不可能取消,外界传言经适房取消系误解,而“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并轨政策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年底前,住建部会出台相关文件”。
4、改革已列出清单房地产新政指向新时代
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虽未直接提及房地产市场,但“习李房地产新政”日渐清晰,调控的手段、方法、立足点、途径都在发生变化。
首先是调控手段的变化。过去,政府有形的手干预太多,而未来无形之手将起更大的作用。其次是方法的变化,过去以“限”为主,以堵为主,现在强调千方百计地增加供应。再次,调控的立足点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的调控,是就房价而言的调控,房价被视为政治问题,调控始终在短期的房价涨跌方面做文章,现在更加注重长效制度的建立。最后是途径的变化,过去常常是一刀切。现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各地区表现不同,调控给了地方更大的自主权。
5、锁定房价控制目标:北京启动楼盘利润审计
北京审计局近期进驻到部分房企,通过核查其财务数据等方式,核查相关项目的利润和收入情况。和以往例行审计不同,此次审计不是针对企业,而是以楼盘为具体审计对象。北京市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介绍,了解项目的利润情况等相关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北京力推的自住型商品房的参考,这有助于厘清,在“限房价、竞地价”的背景下,政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度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6、中央财政资金首次竞争分配:地方答辩、专家评审
近日,2013年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名单确定,河北石家庄市、唐山市,辽宁铁岭市等10个城市榜上有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10个城市并不是由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敲定”的,而是完全由专家通过公开评审从15个入围城市中选定的。这一方式,开了中央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的先河。
7、多地尝试化解公积金提取难:有重大疾病可提
青海省出台《关于住房公积金使用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指出,职工因患特种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凭职工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出具的医疗证明,可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而此做法并非是青海省的创新。几年前,四川省宜宾市、湖南省湘潭市也开展了职工患重大疾病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业务。
杭州、北京、上海等楼市成交较旺的城市出现公积金吃紧、贷款难的问题。有专家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让“住房公积金”为职工“重大疾病”埋单,似乎并不可行。
本地楼市
1、市区576套公租房面向社会分配
房管局11月12日发布公告,从当天起,市区576套公租房面向社会分配,符合条件的市民可以开始申报。该批公租房位于邓城•芳草园小区内,与廉租房建设在一起,全部是17层高楼,共576套,带电梯,户型有一室一厅和两室一厅,面积从58平方米到75平方米不等,目前小区已全部建成。该批公租房位于邓城大道以北,汉江北路以西,与襄阳五中遥遥相对,由市政府直接投资修建。符合条件的市民入住后,每月需要缴纳租金。
2、我市成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
国家发改委等十二部委在制定出台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中,将我市列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全国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共有29个,我省仅有武汉市;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共有70个,我市和宜昌市位列其中。
3、民发世界城11月16日加推七号楼
编辑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