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楼盘名搜索
地图找房

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为不低于3米

2025-03-10 08:37
478

19c1ce1d-d507-4691-a6e8-662060b910ea.jpg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 新华社发


综合央视、新华社报道 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健委四部门负责人,就就业、住房、健康、养老等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关键词:养老


减轻“一户多残”家庭照护负担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表示,将逐步扩大相关民生保障政策覆盖面,有序推进民政民生保障由兜底、基础向普惠发展。


陆治原表示,要强化常态化救助帮扶,在保障好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基础上,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运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等方式,确保困难群众有困难及时被发现、有救助需求及时得到救助帮扶。


在残疾人服务方面,陆治原表示,一要完善和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二要研究制定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政策措施,支持发展残疾人的社会化照护服务,推进减轻“老年父母+残疾子女”“一户多残”等特殊家庭照护负担。三要推进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不断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同时将加强社会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各类服务对象身上。


关键词:就业


今年将实施百万就业见习计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用两句话概括今年就业形势:稳定和扩大就业任务繁重,承压前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呈向好态势。


王晓萍介绍,今年将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稳定招聘规模,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人员数量,实施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全面推广求职训练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


王晓萍说,今年将强化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出台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政策文件,合理提高生产一线技能岗位的薪酬标准。支持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王晓萍表示,将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大数据+铁脚板”、群众“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大力发展零工市场,接续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系列专项活动,促进人力资源高效匹配。


“针对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将组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王晓萍说。


关键词:住房


住宅层高标准将提高至不低于3米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2024年9月以来,各地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交房攻坚战经过努力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各方努力下,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从统计数据看,2024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了正增长。今年一、二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保持了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


倪虹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


一是巩固政策组合拳效果,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要求,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二是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将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稳妥推进货币化安置,让城中村的居民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三是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支持地方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充分行使自主权。收购的商品房,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职工宿舍等。


四是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住房需要,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倪虹在回答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有关问题时表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近期,我们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有一项,就是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倪虹说。倪虹强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各地政府既要带头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采取多种方式,把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


倪虹表示,将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着力抓三件事:一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二是城中村改造项目范围现已经扩大至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关键词:健康


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2024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提前实现了“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既定的努力方向。2024年的人均预期的寿命比2019年提高了1.7岁,5年的时间提高1.7岁,也是相当良好的改善速度。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和海南八省市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


雷海潮介绍,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我们正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来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雷海潮表示,根据统计,90%以上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这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诊和费用支付。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要进一步推动县域紧密型的医联体、医共体要覆盖90%的县和区,到2027年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全覆盖。


雷海潮说,需要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来壮大和改善医务服务队伍,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要通过优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方式,来补足医院的儿科、精神科、急诊急救、中医、感染、病理等短板弱项专业的发展。


雷海潮表示,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有3000所左右的专业机构,都可以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帮助和诊断治疗康复服务。目标是到今年年底,每个地市都能够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者睡眠门诊。将在今年5月1日前,推动全国统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




编辑者:admin

分享到: